39健康

麻风病症状有哪些 六种类型症状有区别

欧宏亮 肝病科 副主任医师
宁波市第二医院 三级甲等

  麻风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具有传染性,致残率比较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就可能导致残疾的发生,麻风病症状有哪些?六种类型症状有区别。

  一、麻风病的共性

  麻风病容易出现感觉障碍,由于麻风病侵犯的而是人体的末梢神经,所以很容易导致感觉上出现障碍,甚至是麻木,这是麻风病早期最主要的症状。周围神经是最早受到麻风病军侵犯的组织以及主要受到侵犯的组织,在体表容易触摸到眶上神经、耳大神经、尺神经以及腓总神经等。

  二、结核样型麻风

  这种类型的病人免疫力比较强,麻风杆菌被局限在人体的皮肤与神经系统内。其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红斑或者是板块,皮损多表现为孤立、干燥,麻木无汗,表面粗糙,边界清楚,中心高起,一般好发生在臀部、背部以及面部,神经皮损多表现为单一的周围神经的明显粗大,有些皮损周围可以摸到粗大的皮神经,部分神经炎型的麻风病只是表现为神经粗大和感觉出现障碍,并没有明显的皮损。

  三、界线类偏结核型麻风

  这种类型的麻风病与结核阳性相似,常见的皮损有斑疹和斑块,颜色淡红、紫红或者是褐黄,部分边界整齐清楚,有的斑块中央出现空白区或者是打洞区,形成了内外边缘都很清楚的环状损害,损害表面大多光滑,有的可见鳞屑,损害数目多发,大小不一,以躯干、四肢和面部多发生,除了面部以外,一般来说皮损比较浅而且感觉障碍明显。

  四、中间界线类麻风

  这种麻风病的特点是多形性与多色性,疹型有斑疹、斑块、浸润等,颜色有葡萄酒色、库黄色、棕黄色、红色、棕褐色等。皮损表面光滑,分布广泛,呈现出不对称性,大多数没有明显的感觉障碍,神经损害多发,但是不对称,会出现轻度的麻木,粘膜、淋巴结、眼、睾丸以及内脏可以收到牵累。

  五、界线类片瘤型麻风

  早期多见斑疹、丘疹,都是浸润性损害,分布广泛且不完全对称,比较大的皮损中央可以见到空白区或者是打洞区,内外界线比较模糊,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感觉障碍。眉毛、睫毛和头发可以出现脱落,常常是不对称的,在晚期,面部的深在性弥漫性浸润可以造成“狮面”,中晚期患者会出现粘膜充血、浸润、肿胀,淋巴结与睾丸肿大并且会有触痛,神经受累倾向多发双侧性,比较均匀一致,质地比较柔软,畸形出现的比较晚而且呈现出不完全对称。

  六、瘤型麻风

  这个类型的病人对于麻风杆菌没有免疫力,麻风杆菌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散布到全身,组织器官受到浸润的范围比较广泛,经常可以见到斑疹和弥漫性浸润或者是结节,晚期可造成双眉全部脱落,淋巴结、睾丸以及内脏都会受到牵累。

  七、未定类麻风

  这类麻风是原发性麻风病的早期症状,性质尚且不稳定,可能会自行消退或者是向其他类型的麻风转变,出现的皮损比较单纯,上面有淡红斑或者是浅色斑,表面比较平,没有浸润,边缘清楚或者是部分不清楚,分布不对称,可以有轻度的感觉障碍,不会出现神经损害,不会出现毛发的脱落,也不会累及内脏。

2015-09-11 21:23:14浏览5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心寒斑多怎么调理
心寒斑多一般是指心寒即心阳不足等情况时,易出现较多色斑。心寒斑多时,可以采取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锻炼、艾灸心俞穴、按摩内关穴、中药调理等治疗措施进行调理。如果症状无法改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保持心情舒畅 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自我调节、与亲友交流、参加兴趣爱好等方式实现。建议定期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以缓解压力和焦虑。心情舒畅有助于减少心理压力,进而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脸上色斑。比如可以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闭上眼睛,慢慢地进行深呼吸,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每次呼吸尽量保持均匀、缓慢、深沉,持续做几分钟。 2.适当运动锻炼 适当运动锻炼包括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如快走、跑步、游泳等。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皮肤状态。同时,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代谢水平。 3.艾灸心俞穴 艾灸心俞穴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通常使用艾条或艾柱对穴位进行加热刺激。每次治疗时间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心俞穴位于背部脊柱两侧,是心脏的背俞穴,艾灸该穴位可以温通经络、活血化瘀,对于改善色斑症状有一定的帮助。在艾灸过程中,患者要放松身体,保持安静,避免乱动。如果感到过热或不适,要及时告知艾灸师进行调整。 4.按摩内关穴 按摩内关穴可以在家中自行进行,使用指腹轻柔地按压位于手腕横纹上两寸处的内关穴。每日可进行多次按摩。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穴位,按摩该穴位可以调节心脏功能,缓解心寒引起的不适症状。 5.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需要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人情况开具适合的中药方剂,如炙甘草汤加减、附子理中汤合桃红四物汤、桂枝甘草汤加味,并按照医嘱服用。治疗周期因人而异。中药具有温补心阳、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改善心寒斑症状有显著效果。通过中药调理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血液循环,减少斑点的形成。患者拿到中药后,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煎煮和服用。比如,有些中药需要先浸泡一段时间再煎煮,有些中药需要分多次服用。 阳光中的紫外线是导致色斑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心寒斑多的人要特别注意做好防晒工作。外出时,要涂抹防晒霜,戴帽子、太阳镜、遮阳伞等,避免阳光直射皮肤。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