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九成慢乙肝患者盼停药

彭劼 感染内科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级甲等

  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肝患者2000万。对患者来说,抗病毒治疗是最为关键的治疗。目前用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包括两类,一类是干扰素α,另一类是核苷类似物,即口服抗病毒药物。在已采用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中,约有80%采用口服抗病毒治疗。然而,很多患者都面临着耐药、不能停药、停药后易复发等问题。如何处理口服抗病毒治疗患者的停药难题并预防停药后复发的问题成为大家关注并亟须解决的热点话题。

  近日记者获悉,针对乙肝口服抗病毒患者的核苷类似物合理停药指导门诊将于10月31日在南方医院正式成立,“这是首次针对长期抗病毒治疗患者的深层需求进行的一次积极探索,希望能帮助那些已经达到停药标准、有可能实现停药后不复发的患者规范系统地停药,而停药后有可能复发的患者及时重新开始治疗。”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彭劼教授强调,患者如要停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复诊,并严密监控e抗原。

  逾九成乙肝患者

  渴望停药

  近年来随着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深入,慢性乙肝患者除了预防肝硬化肝癌之外,对治疗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停药。

  “我曾遇见过一个28岁的患者,诊断出慢性乙肝后开始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初期抗病毒效果不错,病毒已经阴转,但是e抗原没有阴转。若长期用药,就担心会耐药和影响生育。”彭劼说,“年轻患者长期治疗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用药期间的生育问题和停药带来的复发问题,以及长期治疗造成的心理困扰和潜在的耐药风险等,对于这些患者如何通过定期监测‘e抗原’和‘表面抗原’的变化,以及病毒水平精准定量的检测,实现对乙肝病毒的持久应答控制是近年来乙肝治疗的重要进展。”

  由国家卫生部疾控局指导、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组织,历时2个月,共有近3000位患者参与的首次“中国内地慢性乙肝患者治疗需求调查结果”日前公布,结果显示,中国内地约有超过一半乙肝口服抗病毒患者认为治疗需求未得到满足,每天服药对生活和心理造成了困扰,耐药产生的顾虑更重;超过90%的患者渴望通过有效的治疗,获得安全停药机会,更有63%的患者希望1~2年内就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对此,彭劼表示,目前大多数患者接受的是口服类抗病毒药物治疗,这种治疗方式需要长期服药,而绝大多数患者无法坚持2至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治疗,患者依从性相对较差,而且容易出现耐药,但这类患者又不能自行停药,一旦自行停药,复发的风险超过50%。

  停药后一定

  要定期复诊

  个体化治疗是目前乙肝治疗的趋势。从慢性乙肝的发病机制来看,乙肝病毒之所以持续感染,主要是机体缺乏有效的免疫控制。“南方医院成立核苷类似物合理停药指导门诊就是对于有需求的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通过调整优化治疗的策略,帮助那些有希望停药的患者达到停药标准,实现安全停药,降低停药后复发率。”彭劼介绍,这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乙肝患者中,约有50%的人有希望实现停药后不复发,我们开设这个门诊就是希望初步筛选出有停药希望的那50%的人,帮助他们系统规范地停药;二是还有50%的患者有可能停药后会复发,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定期检测,一旦发现有复发迹象,可以马上为他们用药,减轻病情复发造成的影响。

  彭劼强调,只有达到停药标准的人群才有可能停药,如果没有达到停药标准就私自停药,肯定是100%会复发的。而且停药后,要定期复诊,一般前三个月每个月复诊一次,三个月后每三个月复诊一次。

  记者了解到,核苷类似物合理停药指导门诊从10月31日开始将于每周一上午和周二下午开诊,另外也可在周一、三、四下午在肝病随访室接待就诊患者。

2012-10-30 10:14:31浏览9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一边做饭一边狂躁怎么办
在烹饪过程中遇到情绪狂躁的情况,可以通过调整呼吸、短暂休息、音乐疗法、以及寻求外部支持等来帮助改善,如果狂躁的症状持续加重,建议及时就医诊治。1、调整呼吸:当感到狂躁时,首先可以尝试调整呼吸。深呼吸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放松方法。通过缓慢地吸气、屏息、再缓慢地呼气,可以减缓心跳速率,降低血压,从而缓解紧张情绪。2、短暂休息:如果烹饪过程中感到压力过大,建议暂时放下手中的活,给自己几分钟的休息时间。可以离开厨房,到客厅或阳台等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让大脑和身体都得到片刻的放松。短暂的休息有助于恢复精力,重新调整心态,以更平和的心态继续烹饪。3、音乐疗法:在烹饪时,可以选择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来播放,如古典音乐、爵士乐或自然声音等。这些音乐能够分散注意力,减轻焦虑感。音乐疗法不仅适用于烹饪,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帮助缓解各种情绪问题。4、寻求外部支持:如果烹饪时的狂躁情绪持续存在,且难以自行缓解。可以与家人、朋友或心理咨询师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在必要时,还可以考虑咨询专业医生,了解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抗焦虑药物如舍曲林等来辅助调节情绪。针对烹饪时狂躁情绪的问题,建议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缓解。首先,要认识到这种情绪是正常的,不必过于自责或焦虑。其次,可以尝试上述提到的方式进行调整。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在烹饪中寻找乐趣和满足感,也是缓解狂躁情绪的有效途径。如果情绪问题持续存在,建议就医。
郑雅格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狂躁症生活中如何调理好
狂躁症在生活中可通过规律作息、情绪管理、社交调节以及适当运动等方面调理好。若狂躁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1、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极为关键。固定的起床和入睡时间有助于稳定生物钟,对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起到积极作用。患者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可通过温水浴、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促进睡眠。规律的作息能有效减少狂躁症发作的频率,缓解症状。2、情绪管理:学会识别和应对情绪变化是调理狂躁症的重要环节。当出现情绪高涨、易激惹等早期症状时,可采用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来平复情绪。培养兴趣爱好,如绘画、音乐、阅读等,在投入兴趣活动的过程中,能转移注意力,缓解狂躁情绪。3、社交调节: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但要注意适度。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提供情感支持,增强心理韧性。与亲朋好友保持定期沟通,分享生活中的点滴。不过,避免参与过于喧闹、刺激的社交场合,以免过度兴奋,加重狂躁症状。4、适当运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对狂躁症的调理有益。运动强度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进行调整,避免过度疲劳。建议狂躁症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监测病情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可制定详细的生活计划并严格执行。同时,避免生活中的重大压力事件,学会应对压力的技巧,如时间管理、问题解决策略等。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