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咳嗽两周以上排查肺结核

  即使如此,肺结核还是有一些轻微症状,在生活中需要注意。

  咳嗽咳痰二周以上需就诊

  当人们出现咳嗽咳痰二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怀疑得了结核病,其它典型症状包括午后低热、夜间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原因不明的闭经等。肺结核症状大多由轻到重逐步发展,多数病人早期症状轻微易被忽视,有的被误认是“感冒”延误治疗最佳时期。

  常见结核的早期症状

  1、疲劳易乏力以清晨及下午明显,但晚上可兴奋,有时烦躁失眠

  2、体重减轻又找不出别的原因。

  3、胃纳减退,食而无味。

  4、慢性咳嗽或伴有咳痰,早晨干咳。

  5、出现痰中带血或咯血

  6、午后潮热,下午或晚上低热,后半夜退尽,像潮水那样有涨有落。

  7、夜间盗汗并伴疲劳感,有时反复出现。

  8、胸痛、胸闷可伴有发热,有可能患胸膜炎

  9、妇女出现月经不调如经量减少、延迟或闭经;男性病人尤其青年人易遗精

  有以上症状者宜及时去医疗单位检查,如作胸透、胸片、痰找结核菌、结核菌素试验等,以便及早发现肺结核或肺外结核。但有的肺病人症状不明显,在体格检查或在检查其它疾病时发现已患肺结核。还应注意的是肺结核病人可发生肺外过敏表现,如眼的泡疹性角膜炎结节性红斑、结核过敏性关节炎等,容易误诊。

  以上种种症状虽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但并不能单凭这些症状就说是结核病,而是不能忽视这些症状,应及早检查,明确是否患有肺结核。

(责任编辑:林柳媚)

2012-08-21 02:23:41浏览4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谢春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经常性口臭难闻是怎么回事
经常性口臭难闻可能由非疾病因素如不良饮食习惯,以及疾病因素如龋齿、牙周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如果存在经常性口臭难闻的情况,不要忽视,应先从改善生活习惯和口腔卫生做起。一、非疾病因素:经常食用大蒜、洋葱等气味强烈的食物,这些食物中的刺激性成分会残留在口腔和消化道内,通过呼吸散发出来,导致口臭。此外,长期饮酒、吸烟也会使口腔内环境改变,产生异味。应尽量减少食用此类食物,戒烟限酒,进食后可通过刷牙、漱口或嚼口香糖等方式减轻异味。二、疾病因素:1、龋齿:牙齿表面的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中的糖分,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形成龋洞,食物残渣易嵌塞在龋洞内,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难闻气味,导致口臭。治疗时需去除龋坏组织,用补牙材料进行填充,恢复牙齿的外形和功能,以消除口臭根源。2、牙周炎:牙菌斑中的细菌侵犯牙周组织,引发炎症,导致牙龈红肿、出血、牙槽骨吸收,形成牙周袋,袋内会有炎性分泌物和食物残渣,产生硫化氢等臭味物质,造成口臭。需要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包括洁治、刮治等,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控制炎症,必要时可能需进行牙周手术。3、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在胃内大量繁殖,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氨具有特殊的臭味,可通过口腔散发出来,引起口臭。一般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联合的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如服用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等药物,按疗程服用以根除幽门螺杆菌,缓解口臭。若口臭问题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口腔检查、胃肠功能检查等,以明确病因,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经常感冒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经常感冒可能是由于免疫力低下、环境因素等非疾病因素造成的,也可能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因素有关。如果经常感冒且症状持续不减,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一、非疾病因素:1、免疫力低下:免疫力低下是经常感冒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可能是由先天免疫缺陷、长期劳累、营养不良或缺乏锻炼导致的。当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抵抗病毒和细菌的侵袭时,个体就更容易频繁感染。2、环境因素:天气变化和环境污染也是导致经常感冒的非疾病因素。天气突变,如突然降温或湿度变化,容易使身体受凉,从而引发感冒。此外,长期暴露在污染严重、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也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二、疾病因素:1、贫血: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能导致身体内的缺血缺氧,使蛋白质含量降低,从而容易形成感冒。特别是缺铁性贫血,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增加感冒的风险。2、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这种炎症可能导致体质较差,呼吸道较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从而引发感冒。针对经常感冒的问题,建议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并注重锻炼的持续性。另外,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牛肉、鱼肉、蔬菜和水果等;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和不良饮食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注重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以及适当的休息和放松,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刘尚勤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三甲
慢粒性白血病是什么病,能治愈吗
慢粒性白血病指的是慢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发生在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疾病早期及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存在治愈可能,反之,则不能治愈。慢性髓系白血病属于获得性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涉及髓系。该病病程发展缓慢,脾脏多肿大。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低热、体重减轻等症状。其发病原因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电离辐射、化学物质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在治疗方面,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靶向治疗等。其中,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是慢性髓系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如伊马替尼、尼罗替尼、达沙替尼等药物,可以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和繁殖,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造血干细胞移植则是目前唯一有希望治愈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但需要找到合适的供体,并且存在一定的风险。并且,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治愈率并非百分之百,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体质、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治疗时机等。如果病情发现比较早,正处于慢性期,及时进行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治疗或分子靶向治疗,可能会获得痊愈。但如果发现较晚,病情进入加速期或急变期,则治愈难度会大大增加。针对慢性髓系白血病,建议患者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避免精神压力过大,也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白细胞高会得白血病吗
白细胞高不一定会得白血病,多数白细胞升高由非白血病因素导致,比如感染、应激反应、非血液系统疾病等。而白血病患者白细胞升高的同时,还常伴有红细胞、血小板减少及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比例增加等情况。白细胞升高在多数情况下是由非白血病因素引起的。例如,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当人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时,免疫系统会作出反应,调集更多的白细胞到感染部位进行防御,从而导致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的暂时升高。这种升高是机体对抗感染的正常反应,与白血病无关。此外,剧烈运动、情绪波动等应激反应以及某些非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性失血、外伤、手术等也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这些情况下,白细胞升高通常是暂时的,且不会伴随白血病的其他特征性表现。而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异常增生,并可能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数量通常会升高,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释放到外周血中。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升高往往伴随着其他异常,如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减少,以及骨髓中白血病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加。因此,在白细胞升高的病例中,白血病只是众多可能原因中的一个,且需通过进一步的医学检查才能确诊。针对白细胞高的情况,建议不要过度恐慌,白细胞升高在多数情况下是由非白血病因素引起的。其次,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医学检查,以确定白细胞升高的原因。还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随访,以确保身体健康。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