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亲吻能传染哪些疾病?

  最少知:接吻病、疱疹

  传播方式:口水和飞沫

  直接或间接接吻可以传染的疾病中,大家知道或者听说最少的应该就是接吻病和疱疹病。但实际上,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不少。

  接吻病名字虽然好听,但实际上它害过不少体坛名将,费德勒受此困扰以致比赛整年不在状态,海宁、贝尔纳则因该病缺席重要比赛、中国篮球明星孙悦 刚到美国开始职业生涯时也曾得过“接吻病”。据称,接吻病与疲劳关系密切,当你疲劳时机体免疫力降低,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吻,或者是接触到病人的飞沫就可 能感染。

  接吻病和疱疹病毒都是通过口水、飞沫散播。人群中,90%的人都感染过接吻病。因此,其传染度非常高。一般地讲,如果对方带菌,不论口腔有没有 溃疡,接吻之后的24小时,另一方就会被感染。这些疾病多见于30岁以内的人群,35岁以上的人则很少见。原因就是这个年龄的人接吻太频繁,容易受感染。 血清学调查也发现,我国3~5岁儿童EB病毒抗体阳性率达90%,原因就是国人的围餐习惯以及父母亲吻孩子。

  从危险性上来讲,与EB病毒相比,疱疹病毒温和些,虽然变为慢性后,会反复发作疱疹,但不会侵犯人的免疫功能

  最忽视:幽门螺杆菌

  传播方式:唾液

  幽门螺杆菌这个名字很多人不熟悉,但实际上,它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症状相关,比如,常感觉到的胃胀、胃痛、不想吃东西、口臭等。幽门螺杆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高达50%,感染后有些人没有症状,但大部分人有轻重不一如上所述的各种症状。

  幽门螺杆菌多通过唾液传播。有些五六岁的孩子,甚至是一两岁的婴幼儿就患有胃炎,多半都是因为家长喜欢嚼烂食物喂孩子、用嘴吹凉食物或者用嘴尝试食物的温度等再喂给孩子所致。一些幼儿常常到了吃饭的时候感觉肚子涨,没胃口,可能有些就是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最尴尬:性病

  传播方式:接触传播

  梅毒淋病最喜欢口腔的环境。它们很容易在口腔里生长,一旦口腔感染,病菌繁殖非常快。如果一方感染,只要另一方口腔中有破损就很容易感染。

  尖锐湿疣是在皮肤外部长出如菜花样的增生物。与其他性病相比,在全身分布最广,除长在口腔,还容易长在身体非生殖器的其他部位,还可在腋窝、鼻孔等部位看见它。尖锐湿疣是可以直接粘附在黏膜上的,因此,感染它不一定需要口腔有伤口这个前提。

  当然,一般礼节性和社交性的接吻是相对安全的,而深吻(双方有唾液交换,甚至有出血现象)则对某些可能通过体液(血液)传播的性病(比如梅毒)来说,有一定危险性。当然,如果是口交,那危险性更高。

  最可怕:艾滋病

  传播方式:血液和性

  艾滋病没有保护性抗体,浅吻不会传染,但是深入咽喉部的深吻或吸吮、舔舐的吻就很难说了。当另一方口腔有伤口时,深吻而传染艾滋病的风险就会增加,共用牙刷这种可能接触血的间接接吻方式就更为危险。

  当然,如果你口腔洁净黏膜完好无破损,对方也一样,那么实际和艾滋病患者接吻是相对安全的。

  最冤枉:乙肝

  传播方式:血液

  一说到接吻传染疾病,大家往往都会想乙肝,但实际上“乙肝是冤枉的”。接吻要传染乙肝,至少要同时满足四个条件,一是其中一方有乙肝,而且处在 发病期,体内的病毒量较多;二是接吻的另一方要刚巧有口腔溃疡或口腔有伤口;三是伤口要接触到足够量的病毒;四是另一方还要刚好没有注射乙肝疫苗,或体内 抗体量不够。只有同时满足这四个条件,才可能通过接吻传染乙肝。

  即使其中一方没有乙肝抗体,对成年人来说也不可怕,因为成人的免疫力完善,感染后自身的免疫力能将乙肝病毒清除,不会变为慢性感染者。要小心的 是乙肝传染给免疫力不完善的孩子,因为孩子感染后就较容易变为慢性,但现在很多孩子从出生就开始注射乙肝疫苗,因此,只要每三或五年注意检查一次体内抗体 量的多少就可以了。

  另外,其他几种肝病也要注意,丙肝是通过血液传播的,由于没有丙肝疫苗,人群普遍容易感染,但就接吻来说,当另一方有口腔溃疡时,理论上是可以传染丙肝的,但实际上因为这种途径感染丙肝的非常少。

(责任编辑:林柳媚)

2012-07-31 01:39:10浏览5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多囊卵巢综合征能治好吗
多囊卵巢综合征通常有治好的可能,但治疗存在一定难度。虽然有多种治疗手段,如药物、手术及生活方式调整,能改善症状,恢复生殖和代谢功能,但因病因不明,涉及多系统,部分患者难完全治愈或易复发。通常情况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愈率相对较高。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大部分患者能够显著改善症状,恢复正常的生殖功能和代谢水平。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等。药物治疗方面,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口服避孕药、促排卵药物、降糖药物等,以调节激素水平、促进排卵和改善代谢功能。手术治疗方面,对于部分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或卵巢楔形切除术等手术,以恢复卵巢功能。然而,由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涉及内分泌系统、代谢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因此治疗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部分患者可能经过多种治疗仍然无法完全治愈,或者治愈后出现复发的情况。此外,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也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和长期坚持,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缺乏耐心和信心,或者未能遵医嘱进行治疗,也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建议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监测卵泡发育情况,评估病情和治疗效果。同时,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六项检查,了解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此外,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熬夜、吸烟、酗酒等,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习惯。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多囊卵巢综合征能治好吗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能被完全治愈。其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不仅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代谢紊乱问题。虽然目前医学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症状,但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系统的异常,想要彻底根治极为困难。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家族中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女性,发病风险明显增加。环境因素如长期的高热量饮食、运动量不足、精神压力过大等,会加重内分泌和代谢紊乱。这种内分泌紊乱会引发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重代谢异常,形成恶性循环。由于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层面,且相互影响,难以通过单一的治疗手段彻底纠正。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巢形态和功能会发生明显改变。卵巢内会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肿,这些囊肿会影响卵泡的正常发育和排卵。同时,患者常伴有高雄激素血症,表现为多毛、痤疮等症状,长期的高雄激素状态还会对子宫内膜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此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血脂代谢异常,容易引发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病理变化一旦形成,大多是不可逆的。目前的治疗方法只能缓解症状,但无法从根本上恢复卵巢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也难以彻底消除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患者要调整生活方式,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食物,如奶油。增加运动量,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药物治疗方面,可使用短效避孕药调节月经周期,降低雄激素水平;也可使用二甲双胍等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但需注意遵医嘱用药。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多囊卵巢综合征怎么检查确诊出来的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确诊通常涉及多方面的检查,包括临床表现评估、体格检查、超声检查、激素测定等。1、临床表现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月经史、生育史、体重变化、多毛、痤疮等症状的出现情况。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不规则子宫出血、多毛、痤疮、肥胖、不孕等症状,这些症状为医生提供了初步的诊断线索。2、体格检查:医生会评估患者的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并观察体脂分布及第二性征发育情况,有助于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3、超声检查:通过阴道超声检查,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卵巢的形态和结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超声图像通常会显示卵巢体积增大,包膜回声增强,且一侧或双侧卵巢内直径2-9mm的小卵泡数超过12个。这一特征性表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4、激素测定:主要检测项目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孕酮及睾酮等。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LH/FSH比值升高,睾酮水平增高,甚至出现高雄激素血症。这些激素水平的异常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建议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要注意记录月经周期、月经量、月经持续时间等情况,观察月经是否规律,有助于了解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如果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日常护理事项1、有氧运动:建议患者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将其分配到不同的天数,每次30分钟左右,有助于消耗热量,减轻体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胰岛素抵抗。2、释放压力:学会通过适当的方式释放压力,如冥想、瑜伽、深呼吸、听音乐、旅游等。因为长期的高压力状态可能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可能会加重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不适症状。3、规律作息: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避免熬夜。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系统的稳定。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来月经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来月经可能带来子宫内膜病变、不孕、代谢紊乱等危害。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如果确诊该病症且出现月经长时间不来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与治疗。1、子宫内膜病变:正常情况下,月经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的过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来月经时,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却无孕激素拮抗,会持续增生,增加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等病变的发生风险。为预防此类情况,可遵医嘱采用药物调节,使用孕激素类药物如地屈孕酮、黄体酮等,促使子宫内膜转化、脱落,降低病变风险。2、不孕:月经不来意味着排卵异常或无排卵,卵子无法排出与精子结合,导致受孕困难。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遵医嘱通过药物进行促排卵治疗,如克罗米芬、来曲唑等,帮助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提高受孕概率。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还可考虑辅助生殖技术,如试管婴儿。3、代谢紊乱:长期不来月经通常伴随着内分泌失调,进一步加重代谢紊乱。患者易出现胰岛素抵抗,引发血糖升高,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同时,血脂代谢也受影响,导致血脂异常,如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针对代谢紊乱,可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等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糖、血脂。如果出现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症状,如痤疮、多毛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为身体健康带来更多危害。多囊卵巢综合征不来月经的护理措施1、周期管理: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期间,记录月经周期,使用日历或应用程序跟踪,有助于识别任何异常或模式,并及时与医生沟通。2、饮食调整与体重管理:保持均衡饮食,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蔬菜和水果,减少加工食品和高糖食品的摄入。同时,维持健康的体重,过重或过轻都可能影响激素平衡,进而影响月经周期。3、心理调适与压力管理: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月经不规律。因此,采取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或散步,有助于减轻压力,保持情绪稳定。此外,定期与亲朋好友交流,分享感受,也有助于心理健康。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