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控制疟疾,该不该预防用药

  谈起疟疾许多人觉得是一些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才会发生的疾病,离自己很远。其实,疟疾并不远。虽然疟疾现在几乎已经在城市内绝迹的,但仍然流于许多农村地区,特别是非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地区的农村,因此居住在城市的人们出外旅行时尤其需要注意。

  疟疾是经蚊虫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以周期性寒战、发热、头痛、出汗和贫血脾肿大为特征,俗称打摆子。恶性疟原虫引起的疟疾叫恶性疟疾,它发作频繁,规律,严重时常有抽风昏迷等症,如不及时治疗,病人可在短期内死亡。

  儿童发病率高,大都于夏秋季节流行。婴幼儿疟疾发热多不规则,可表现为持续高热或体温忽高忽低,在发热前可以没有寒战表现,或仅有四肢发凉、面色苍白等症状。婴幼儿疟疾高热时往往容易发生惊厥

  治疗疟疾应采用抗疟原虫药物,如喹、奎宁、青蒿素等。

  奎宁是最古老的治疗疟疾的药物。作为唯一有效的药物,它一直使用了300年。预防仍然是对付疟疾最好武器。如今在疟疾流行的地区旅游,当有蚊子出没时,人们应该服用抗疟药,并使驱蚊剂来避免蚊子的叮咬。

  青蒿素是大家所熟知的抗疟疾用药,它作用于原虫膜系结构,损害核膜、线粒体外膜等而起抗疟作用。其吸收特快,很适用于凶险疟疾的抢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了5个预防和控制疟疾的要点:

  (1)及时发现、规范治疗疟疾病人,对间日疟患者于第二年春季进行根治;

  (2)对进入高疟区的人员必要时进行预防服药,方法为每月1次服酸哌喹600mg;

  (3)对来自高疟区的人员加强检测,发现病例时应及时给予规范治疗;

  (4)开展灭蚊,重要的是消除积水、根除蚊子孳生场所。

  (5)加强防护,在蚊虫活动季节正确使用蚊帐,户外活动时使用防蚊剂及防蚊设备。

  注:治疗、预防药物剂量均为成人量。

  防止疟疾把握好三个环节

  疟疾的传播媒介是雌性媒介按蚊,按蚊吸入疟疾病的血,再叮咬健康的人时,就会把它唾液中的疟原虫带进健康人的血液,使健康人发病。因此,防止疟疾要抓住积极治疗传染源(病人),彻底灭按蚊和搞好个人防护这三个基本环节。

  1.积极治疗传染源。常用的药物主要有羟基喹哌、乙胺嘧啶、酸咯啶等。另外常山、青蒿、柴胡等中药治疟的效果也很好。以上这些药物要根据疟原虫的种类和病情的轻重由医生来对症使用,剂量和用法一般人不易掌握,千万不要自己乱吃。除此之外,还要对患者进行休止期治疗,即对上一年患过疟疾的人,再用伯氨喹啉治疗,给予8天剂,以防止复发。

  2.彻底消灭按蚊。主要措施是搞好环境卫生,包括清除污水,改革稻田灌溉法,发展池塘、稻田养鱼业,室内、畜棚经常喷洒杀蚊药等。

  3.搞好个人防护。包括搞好个人卫生,夏天不在室外宿,睡觉时最好要挂蚊帐;白天外出,要在身体裸露部分涂些避蚊油膏等,以避免蚊叮。

  外出旅行应注意:流行季节在高疟区必须服药预防

  服药预防进入疟区,特别是流行季节,在高疟区必须服药预防。一般自进入疟区前2周开始服药,持续到离开疟区6~8周。下列药物可据条件酌情选用。

  乙胺嘧啶 4每周一次,或8片每两周一次。长期服用可致巨细胞性贫血,还可产生耐受性。(乙胺嘧啶每片6.25mg)。

  哌喹或磷酸哌喹 服基质.6g,每20~30天服1次。耐氯喹也可采用。

  复方防疟药 防疟片1号,含乙胺嘧啶20mg,氨苯砜100mg,第1、2日每日1片,以每周1片。防疟片2号,每片含乙胺嘧啶17.5mg,周效磺胺250mg,第1、2日每日2片,以后每10日2片。防疟片3号,含磷酸哌喹250mg,周效磺胺50mg,每月1次,每次4片。 氯喹2片,每10日1次,接受输血者可服氯喹每日(1片)基质0.15g,连服3~5日。

  服用预防药物的副作用

  可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头晕头昏恶心呕吐等,所以重症肝、心、肾疾病及孕妇应慎用或忌用。为防止耐药株产生,每3个月调换1次药物。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来慧丽 实习编辑:凌丽屏)

2011-05-04 02:01:00浏览4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利群主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hpv感染能喝酒吗
HPV感染后不建议喝酒。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免疫系统的正常修复和功能维持。免疫系统在对抗HPV感染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正常情况下,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并清除被HPV感染的细胞,以阻止病毒进一步复制和扩散。然而,饮酒后,酒精进入人体会干扰免疫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例如,酒精会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性,T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免疫细胞,负责调节免疫反应和直接杀伤被感染的细胞。其活性降低后,免疫系统对HPV的监测和清除能力随之下降,使得HPV更容易在体内持续存在和复制,增加了病毒引发病变的风险,如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等。其次,对于HPV感染可能累及的部位,如女性的宫颈、阴道等,饮酒后这些部位的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这一方面可能促进HPV病毒在局部组织的扩散,另一方面,若HPV感染已经引发了局部炎症或病变,如宫颈炎,血管扩张会加重炎症反应,导致局部充血、水肿加剧,使病变进一步发展。而且,长期饮酒还可能干扰细胞的正常增殖和分化过程,增加细胞癌变的可能性。平时,需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性生活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定期进行HPV检测及相关检查,如女性的宫颈涂片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有疣体肯定是hpv感染吗
在多数情况下,出现疣体大概率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但这一现象并非绝对。疣体是一种皮肤或黏膜表面的良性赘生物,HPV感染是其主要病因,但还有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HPV病毒家族庞大,有多种亚型,部分亚型具有亲上皮性,尤其易感染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当人体皮肤或黏膜出现微小破损时,HPV病毒便有机会侵入。病毒进入细胞后,将其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在这个过程中,上皮细胞不断增生、堆积,逐渐形成肉眼可见的疣体。例如,HPV16、18等高危型病毒,除了可引起尖锐湿等疣体,还与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相关;HPV6、11等低危型病毒,常引发良性的尖锐湿等疣体。从感染HPV到长出疣体,通常存在一定潜伏期,短则2-3周,长可达8个月甚至更久,具体时间因个体免疫力、感染病毒量等因素而异。除了HPV感染,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可能导致类似疣体的病变。例如,真菌感染有时会引发皮肤出现疣状损害,如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股癣,在病情发展过程中,皮肤可能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丘疹,形似疣体。此外,某些皮肤肿瘤,如脂溢性角化病,好发于老年人,表现为皮肤表面扁平或略隆起的斑块,外观也类似疣体。另外,长期暴露于紫外线等环境因素,可能损伤皮肤细胞DNA,导致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疣状病变。这些非HPV感染导致的“疣体”,在症状表现、发展过程及治疗方法上,都与HPV感染所致疣体相似。若发现身体出现疣体,患者应及时就医,通过醋酸白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手段明确病因。如果确诊为HPV感染导致,对于较小疣体,可采用冷冻、激光、电灼等物理方法去除,通常一次治疗即可见效,但较大或多发疣体可能需多次治疗。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男人感染hpv会有什么严重后果
HPV即人乳头瘤病毒,有多种亚型,部分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可引发病变,男人感染后可能出现尖锐湿疣、阴茎癌、肛门癌、口咽癌等严重后果。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进行醋酸白试验、HPV核酸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1、尖锐湿疣:由低危型HPV,如HPV6、HPV11等引起,在阴茎、龟头、冠状沟、尿道口、肛周等部位出现淡红色小丘疹,逐渐增大增多,形成乳头状、菜花状或鸡冠状赘生物。尖锐湿疣具有传染性,不仅影响自身健康,还可能传染给性伴侣。治疗可采用冷冻、激光、电灼等物理方法去除疣体;也可遵医嘱外用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药物;疣体较大时可能需手术切除。2、阴茎癌:HPV16、HPV18等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阴茎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阴茎癌早期表现为阴茎头或包皮上皮增厚,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阴茎头部丘疹、溃疡、菜花样肿物,伴有疼痛、出血、恶臭等症状。阴茎癌治疗主要是手术,根据病情可遵医嘱选择阴茎部分切除术、阴茎全切除术等;术后可能还需辅助放疗、化疗,使用顺铂、氟尿嘧啶等化疗药物。3、肛门癌:同样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相关。肛门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可能仅有肛门不适、瘙痒等,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肛门肿物脱出等症状。治疗方法有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局部切除术等;放疗和化疗也常用于肛门癌综合治疗,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等化疗药物可以辅助提高患者生存率,治疗需遵医嘱。4、口咽癌:部分男性感染HPV后,病毒可能侵犯口腔、咽喉部黏膜,引发口咽癌。高危型HPV相关口咽癌常发生于扁桃体、舌根等部位,早期症状可能为咽部异物感、咽痛,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治疗多遵医嘱采用手术联合放疗、化疗的综合方案,手术方式根据肿瘤部位和大小选择;化疗常用药物有紫杉醇、卡铂等;放疗可精准杀伤肿瘤细胞,控制病情发展。日常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生殖器清洁,每天清洗。避免不洁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HPV感染风险。注意性生活频率,避免性伴侣过多。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有助于清除HPV病毒。定期体检,尤其是有高危性行为等人群,以便早期发现HPV感染及相关病变,及时治疗。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hpv长了疣体还能治好吗
HPV长了疣体通常是能够治好的。疣体的出现虽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不适与心理压力,但随着医学发展,针对此类情况已有多种成熟治疗手段。由HPV引发的疣体,如尖锐湿疣,外观呈乳头状、菜花状或鸡冠状,多发生于生殖器、肛门周围等部位。疣体的形成是HPV病毒感染上皮细胞,导致细胞异常增殖的结果。其治疗存在一定难点,一方面,HPV病毒可潜伏在皮肤黏膜基底层,常规治疗难以完全清除病毒,易导致复发。另一方面,疣体常多发且形态各异,不同部位、大小的疣体在治疗选择上需区别对待。从时间上看,HPV感染后到疣体出现有潜伏期,短则2至3周,长可达8个月甚至更久,发现疣体时,病毒可能已在体内存在一段时间,增加了治疗复杂性。但是目前治疗HPV相关疣体的方法多样。其中,物理治疗应用广泛,冷冻治疗通过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一般一次治疗后,疣体在1至2周内开始脱落。激光治疗利用高能量激光烧灼疣体,能精准破坏病变组织,治疗后创面愈合通常需2至3周。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疣体较大或物理治疗效果不佳者,切除后可快速去除疣体,但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长,约需1至2个月。药物治疗方面,遵医嘱外用药物如咪喹莫特乳膏,通过调节局部免疫,可诱导机体清除病毒。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后,疣体可在数月内清除。发现长了疣体,患者应及时就医。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按时用药或接受治疗。同时,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防止疣体破损继发感染。治疗后需定期复查,一般最初3个月内,每月复查一次,若未复发,可逐渐延长复查间隔时间。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