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3~5月是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的高峰季节。由老鼠传播的出血热每6年有一次流行高峰,我国出血热病人约占全球发病总人数的90%。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是病毒性出血热的一种,该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是经啮齿动物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该病在我国流行范围广,病死率高,危害较大,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近几年,城乡轻型家鼠型出血热病例有所增加。
出血热的发现
据我国学者研究,汉坦病毒可能已在老鼠身上存在数千年之久,只是近27年才被发现。1825年、1913年在俄国的乌兹别克及远东地区就有出血热的记载。1931~1944年在我国黑龙江、吉林等地的侵华日军中,常发生一种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病死率高达30%,被命名为流行性出血热。上世纪50年代,驻朝鲜的美军和我国内蒙古、陕西局部地区也发生过该病。1978年,韩国学者从汉坦河野生的黑线姬鼠体内分离出一种病毒,命名为汉坦病毒,所致疾病称为姬鼠型或Ⅰ型出血热。1980年,他们又从汉城轻型出血热流行区内的褐家鼠体内分离出一种汉坦病毒,称为汉城病毒,所致疾病称为家鼠型或Ⅱ型出血热,1981年我国学者也分离出这两种病毒,并迅速确定河南、山西、山东等数省有家鼠型出血热。1982年,WHO将流行性出血热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出血热的流行及传播特点
与野鼠型出血热相比,家属型出血热隐性感染率高;流行性强,扩散快;全年均有散发,发病高峰期为春季3~5月;地区分布广泛,散发中有暴发,可随车、船等交通工具远地传播;疫源地多为城乡结合部(近郊区)、旧房拆迁区、建筑工地或农贸集市,多与卫生条件差有关;高发人群以流动人口为主,特别是建筑工地的民工,城市居民发病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发病年龄为20~50岁的青壮年,且男性高于女性。
出血热具有多途径传播的特点,主要传播途径有三类五种,即由老鼠传播、螨虫传播和经胎盘传播。其中鼠类传播又包括通过破损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三种途径,这也是出血热的主要传播方式。
出血热有哪些表现
本病所以被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因为患者都具有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典型病例的五期包括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严重者可并发尿毒症、肾功能衰竭、颅内出血、肺水肿、脑水肿等。如不及时救治可导致死亡。
病人发热可达40℃,一般持续3~10天。胃肠道中毒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早期可见“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或全身痛疼无力)、“三红”(面部、颈部和胸部皮肤充血潮红或呈酒醉貌),眼结膜水肿、眼睑和面部浮肿。口腔黏膜及眼结膜出血,腋下、胸背部有搔抓样皮下出血点。还可出现蛋白尿、血尿,肾功能下降,肝肿大及ALT升高。血常规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升高,出现异常淋巴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等。
家鼠型出血热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且潜伏期长短差别较大(3~60天),很容易被误诊而延误治疗。据统计,约半数以上的出血热病例曾被误诊为上感,少数被误诊为肠炎、肝炎或过敏性紫癜等。有一位40岁的男性患者,自认为患了感冒,扛了十几天没去医院,同事发现他前臂有出血点也未当回事,后因病重送入医院确诊为出血热时,已出现昏迷、肾衰竭,4天后死亡。因此,人们对出血热千万不要失去警惕。
怎样预防出血热
科学灭鼠与免疫预防相结合是预防出血热的重要措施。凡是发现有人间或鼠间出血热疫情的地区,都要强化集中反复灭鼠。凡是拆迁地区,在搬迁前后应各进行一次彻底灭鼠。居民户要有防鼠设置。努力降低鼠密度和鼠带毒率。对疫区10~70岁的健康人群要接种国产灭活双价出血热疫苗。疫区疫点免疫覆盖率应达到80%,周边地区应达到40%~60%。对流动人口聚集地的民工和个体商贩、经常出差、旅游及野外作业人员、军人、从事物业维修、仓储、环卫、餐饮及接触实验动物的人员也应注射疫苗。采用0、14天基础免疫两针,6个月加强一针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疫苗保护期为3~5年。
(实习编辑:李杏)
副主任医师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七煤集团总医院 传染科
主任医师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传染科
主治医师
周口市中心医院 内科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 传染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伊春市南岔区联合街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吉隆县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鲁甸县文屏镇东正街221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哈尔滨市道里区机场路610号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湖南省桃江县桃花江镇建设中路108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406号(河西院区地址为天津医院原址(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406号);和平院区地址为原天和医院原址(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22号);南开院区地址为原天津市干部疗养院(天津市南开区育梁路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