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警惕!小小“痄腮”也暗藏危险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流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小儿常见传染病,在冬春季为流行高峰,在儿童集体机构中可暴发流行,其他季节也可发。一提到它,很多家长知道就是俗称的“痄腮”。痄腮以腮腺肿痛为主要表现,肿胀明显者可致脸部变形,两腮鼓起,故又戏称为“蛤蟆气”或“大嘴巴”。

  流行性腮腺炎本身并非重症,腮肿多在一两周内消退。但需知此病实际上是全身性感染,病毒经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或全身其他腺组织,而产生相应的并发症状,部分病情较重,应予警惕。

  病例

  9岁的小明双侧腮帮子肿痛有一周了,爸爸妈妈认为小明是“痄腮”,让他待在家里好好休息。可是小明逐渐出现剧烈头痛伴频繁呕吐,而且突然抽搐一次。爸爸妈妈急忙把小明送到医院医生一看,说小明不仅仅是流行性腮腺炎,现在还合并了脑膜脑炎,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的发病率0.3%~8.2%,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多见于儿童患者,男孩多于女孩。脑膜脑炎症状可早在腮腺肿胀前、肿胀同时以及肿胀后出现,一般多在肿胀后1周内出现。预后多良好,极少数出现耳聋(1/15000)。个别脑炎病例也可导致死亡。

  病例

  3岁的莹莹不想吃东西有3天了,一向活泼的她变得不爱说话,爸爸妈妈特意带莹莹去吃了一顿麦当劳。可是当天晚上,莹莹突然出现发烧伴肚子痛,并且不停呕吐,吓得爸爸妈妈赶紧把莹莹送到医院。医生对莹莹进行了体检和化验,同时做了个腹部B超,诊断莹莹得的是流腮合并急性胰腺炎,需要立即禁食并住院治疗。

  流腮合并腺炎约见于5%成人患者,儿童中少见,但近年有增多的趋势,发病率仅次于脑膜脑炎。常发生于腮腺肿胀后3~5天至1周,以中上腹剧痛和触痛为主要症状,伴呕吐、发热腹胀腹泻便秘等。高糖高脂类食会加重上述症状,但胰腺炎症状多在一周内消失,预后较好。

  病例

  小峰今年16岁,上周得了流行性腮腺炎,在家休息了一周,腮帮子也不再肿痛了。可这天早上突然出现下腹疼痛,左侧阴囊红肿、胀痛伴剧烈触痛。医生诊断小峰得的是流腮合并睾丸炎

  流腮合并睾炎发病率占男性成人患者的14%~35%,一般13~14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增高。常发生在腮腺肿大1周开始消退时,突发高热寒战睾丸肿胀、伴剧烈触痛,症状轻重不一,一般约10天消退。阴囊皮肤水肿也显著,鞘膜腔内可有黄色积液。病变大多侵犯一侧,1/3~1/2的病例发生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由于病变常为单侧,即使双侧也仅部分曲精管受累,故很少导致不育。

  病例

  8岁的玲玲10天前因为左侧腮部肿痛伴发烧到医院看病,医生说玲玲得的是流腮,要吃抗病毒的药并在家隔离休息。现在腮帮子完全不肿痛了,也不发烧了,但玲玲妈突然发现孩子小便带血,尿量变少,睑和双腿明显水肿,同时玲玲还叫腰部胀痛。医生诊断玲玲得的是流腮合并急性肾炎,需立即住院治疗。

(实习编辑:李杏)

2010-11-19 08:21:00浏览7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聂志扬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女性得了性疾病吃什么药最有效
没有女性得了性疾病吃什么药最有效的说法。性病可能是指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和艾滋病等由性接触传播的疾病,患者可以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昔洛韦片、盐酸伐昔洛韦胶囊、拉米夫定片等相关药物进行治疗。1.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的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性接触传播等方式传染。临床上通常会表现为硬下疳、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建议可以遵医嘱服用青霉素V钾颗粒或者苄星青霉素G钾等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2.淋病:是一种由奈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泌尿生殖系统的传染病,主要是通过不洁的性生活而被传染。临床表现多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并且伴有外阴瘙痒的症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或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抗菌药物进行治疗。3.尖锐湿疣:是由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一种皮肤黏膜良性赘生物,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以通过直接性接触的方式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间接接触患者的衣物或者是私人物品来进行传播。如果出现局部红斑丘疹的情况,则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专业医师的操作下涂抹咪喹莫特软膏缓解病情。4.生殖器疱疹:通常是单纯疱疹病毒二型感染所致,属于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其特征是在肛门周围及臀部有水疱样皮损,伴明显疼痛感。可遵医嘱应用阿昔洛韦凝胶、喷昔洛韦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5.艾滋病:一般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所致,可通过性行为、共用餐具、输血等多种方式传播。初期可能会出现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齐多夫定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清洁与护理,勤洗澡、勤洗衣物,贴身衣物避免与其他衣物以及他人的衣物同洗,以免发生交叉感染。此外,患者应避免高危性行为的发生,以免诱发相关疾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