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沙门氏菌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

  沙门氏菌感染也称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感染导致胃肠炎、伤寒败血症及肠外灶性感染等多种症候群的一种疾病。目前,已知沙门氏菌共有2000多种血清型,在我国已发现有161种血清型,其中导致人体发病的以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及猪霍乱沙门菌为最常见。

  传播途径广泛 少量摄入不足惧

  沙门氏菌病主要是通过摄入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或饮料而传播,各种家禽、家畜在喂养、屠宰、运输、包装等加工处理过程中均存在被污染的机会,肉类等也可在贮藏、市场出售、厨房加工等过程中通过各种用具或直接互相污染,乳类及其制品(如冰淇淋)、袋装熟食等也会受到沙门氏菌的污染。发展中国家常常有水源污染造成的暴发流行,污水灌溉、生熟不分是散发或家庭内流行最常见的原因。人与人的直接传播常以护理人员的手、医疗器械为媒介,是医院内感染或幼托机构中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

  正常情况下,如果人体摄入少量沙门氏菌,一般可以通过免疫系统以及胃肠道防御机制抵抗沙门氏菌感染。而暴饮暴食、酗酒、胃切除术后及服用抗酸剂、抗蠕动药、抗微生物药,均增加人体对沙门氏菌的易感性,或原来有白血病淋巴瘤艾滋病痢疾、镰刀细胞性贫血及肝硬变等疾病时,沙门氏菌感染的发病率升高,而且这类病人感染后病情多较重。

  症状多种多样 及时就诊预后好

  沙门氏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病高峰主要在7~11月份。因为此时正值夏秋季节,天气炎热,食物易被细菌污染;而且人们常在夏天喜食冷食,胃肠道屏障功能减弱;再者夏季蚊蝇多,污染食品机会也多。

  一旦感染沙门氏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按其主要症候群,可分为肠炎型、伤寒型、败血症型和局部化脓性感染四型,其中以肠炎型(食物中毒)为沙门氏菌感染最常见的形式,潜伏期一般为8~24小时。病人常因食用不洁食物后突然起病,常伴有恶寒发热,同时出现腹绞痛、气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继而发生腹泻,一天数次至十数次或更多,如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有些有恶臭。粪便中常混有未消化食物及少量黏液,偶带脓血,少数病人还可有里急后重。病程大多为2~4天,有时持续时间较长。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时,以腹泻高热为主,脓血便多见;偶有呈霍乱样暴发性胃肠炎型者,病人常因剧烈呕吐和腹泻,出现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肌肉痉挛、尿少尿闭。如抢救不及时,可于短期内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周围循环衰竭而死亡。

  伤寒型可引起类似伤寒的临床表现,症状一般较伤寒轻,长期发热,伴胃肠道症状,腹泻较多,容易复发,病程大多仅1~3周。败血症型沙门氏菌感染引起败血症的机会在正常免疫功能的人群中不到10%,而艾滋病可高达45%,这种病人往往原来就有一些基础慢性疾病,预后差。沙门氏菌感染还可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此类病人往往无胃肠炎或全身症状,临床上容易误诊及延误治疗。

  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并有不洁饮食史,尤其是动物源性食物,如肉类、动物内脏、蛋类、乳类及其制品等,往往同席多人或集体食堂中多人发病。遇到这种情况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一旦确诊,主要是对症处理和针对病原治疗。一般来说,经过早期、有效的治疗,病人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康复。

  经口传播疾病 措施得当可防控

  由于沙门氏菌感染是一个经口传播的疾病,完全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得到预防和控制:1.对急性期病人采取隔离,恢复期病人或慢性带菌者应暂时调离饮食或幼托工作。2.避免饲养的家禽、家畜感染沙门氏菌,避免饲料受污染。3.妥善处理病人和动物的排泄物。4.保护水源,不进食病畜、病禽的肉及内脏等,以控制传染源。

  另外,应强调饮食、饮水卫生和食品管理,包括炊具、食具必须经常清洗、消毒,生熟食要分容器,切割时要分刀、分板;食用时要煮熟煮透;不喝生水。对牲畜的屠宰有关部门要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屠宰过程要遵守卫生操作规程,以避免肠道细菌污染肉类。在肉类、牛奶等加工、运输、贮藏过程中必须注意清洁、消毒。

(实习编辑:吴春丽)

2010-10-10 00:01:00浏览9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