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防老人性病 关注老人性需求

  近年,老年人性病患者逐渐增多

  “老同志,这次又是性病。”

  “哎,前些天到南方玩过的。”60多岁的老人不好意思地说出了实情。

防老人性病 关注老人性需求

  这是上星期三,发生在市一医院皮肤科段逸群主任门诊室里的一幕。

  这位老人已是段主任的老病号。他是汉川人,身体硬朗,常年南下做生意。半年前因染上淋病,找段主任看过病。

  段主任说,像他这个年龄得性病的老年人,近2年慢慢在增多。以前一年很难得看到一两个老年人,但近2年来,每一次看门诊总有一两个老人确诊患有性病。段主任指的老人,是指60岁以上的人。

  段主任接诊的老人中,年龄最大的83岁。这位老爹爹退休前是银行职员,生活富裕。老伴去世后,想再找老伴,但早已是儿孙满堂的老爹爹怎么也开不了口。无奈之下,他经人介绍偷偷地与一陌生中年女性谈起了恋爱。据老爹爹自己说,因克制不住压抑已久的本能,在还不是很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即发生了性关系。随即觉得身体很不对劲,老人害怕得不得了,瞒着儿女偷偷上医院看病。老爹爹这次病得还不轻,得的是性病中的“大哥大”―――梅毒。

  段主任说,得性病的老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与老爹爹的情况类似:都自诉是在找老伴时被别人给“骗”了。

  还有一些做生意或还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余热的老人,因主动在外嫖娼或接受别人的安排而染上了性病。有一位工程师,60多岁,被一家企业请去检修设备。晚上对方为他请了一位小姐,“洗完桑拿,我就控制不住自己了”。

  段主任说,慢慢增多的老年人得性病之现状,提醒我们的家庭和社会应正视老年人的性需求,社会的宣传和性病防范中,不能忽视他们这一群人。

  人老心不老其实很正常

  传统观念认为,性是年轻人的“专利”,老年人的性要求被戏谑为“人老心不老”。其实,国外医学界曾做过调查统计,60~65岁的男子,83%能过正常的性生活,65~70岁的男子,70%能过正常的性生活。由此可见,老人过性生活是正常的心理与生理要求。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子女忙于工作、事业,对老年人照顾不周,他们内心孤独寂寞,加之有些老年人丧偶或性生活不协调,从而通过嫖娼等不正当途径释放性压力。“不少老太太听到老伴有这方面的要求,就会责怪对方,年纪那么大,不应该有性需求。还有人会直接给老人扣上‘老流氓’的帽子,认为伤风败俗。其实,老人的性需求也要有一条正常的释放渠道。”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性医学科主任医师马晓年说。

  年纪大了,性功能下降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只要夫妻互相配合,互相加强刺激,再采取一些药物或辅助工具,夫妻性生活仍旧可以过得很好。对于这个问题,国外做过很多研究,发现一些恩爱的老夫妻,性生活都能保持到七八十岁。再者说,老年人的性生活并不一定都要有性交,互相拥抱、爱抚也可满足彼此间的性需求。无论怎样,人老了还能过上和谐性生活,至少说明身体还健康!

  马晓年建议,对老年人的性要求不能片面采用压抑的方法,社会也不能动不动就给老年人的性生活戴上有色眼镜。对于独身老人,儿女们应该更多地予以关怀,重视老人的精神寄托,如果是失去老伴多年的,子女可以为他再找个伴侣,如果老人平时无所事事,就应该多找些事做做,如去学书法、画画等既陶冶情操又寄托身心的事情。

  引发老年人感染性病的诱因有哪些?

  老头有要求老伴不配合

  “我50岁左右时,对性这方面的需求就不多了,绝经之后,性生活会疼痛,就更加不想了。”六十多岁的陈太太坦言,绝经后真的不想接受老伴的性要求了。在这种情况下,夫妻双方自然无“性福”可言。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由于男女在性生理、性心理、性欲望、性功能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进入老年后的女性,绝大多数已进入绝经期,卵巢分泌雌激素的能力大幅度下降。随着雌激素的下降,女性会出现性冷淡、性欲望降低、性兴奋减弱、阴道干涩。多数女性对性生活不感兴趣,拒绝性生活。

  因此,一步入老年,夫妻性生活明显减少。据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开展的一项调查揭示:中国人的性生活,平均47.7岁时性生活频率就降低到每月一次,平均55.9岁时竟低到一年一次。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性生活减少,主要原因是女方不愿过,而很多男性依然“春心荡漾”,性需求旺盛。相当一部分60岁、70岁、80岁的男人仍有正常的性生活要求。可是,老伴不理解、不配合、不接受的“三不政策”迫使一些老年男人向外寻求发泄,出现婚外性行为,感染上性病的机会大大增加。

  此外,独身的老年男性也在增多。目前,国内60岁以上老年人1亿人左右,其中因丧偶、未婚、离婚而独身的有3500多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35%。这部分老年人的性需求无法满足,就可能通过嫖娼、滥交等进行发泄,这也会导致性病的传播。据了解,有的老年男性丧偶之后,再婚要求遭遇儿女们阻拦,就自暴自弃地频繁更换“女朋友”。

2010-09-29 00:01:00浏览3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身上起红疙瘩很痒是什么过敏
身上起红疙瘩且瘙痒可能是由于皮肤过敏引起,常见的过敏类型包括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等。如果身上出现红疙瘩且瘙痒,建议尽快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1、荨麻疹: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可孤立分布或扩大融合成片,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呈橘皮样外观,自觉瘙痒。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可能与外在因素如冷、热、日光等刺激,蚊虫叮咬,植物接触,以及内在因素如食物、药物、感染、精神因素等有关。2、湿疹:湿疹是一种病因复杂的过敏性皮肤病,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但好发于面部、头部、耳周、小腿、腋窝等部位。急性湿疹常对称分布,皮疹有多种形式,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液和结痂等,自觉剧痒,抓破后可引起感染。湿疹的发病原因未完全明确,但与过敏体质、环境因素、精神压力等有关。3、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是指皮肤接触某种物质后,局部发生红斑、水肿、痒痛感,严重者可有水疱、脱皮等现象出现。一般能使皮肤产生接触性皮炎的物质有首饰、表链、镜架、凉鞋、化纤布料、外用药、化学品、化妆品等。一旦发现有上述症状,应立即寻找导致过敏的物品,并停止接触。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搔抓,以免引起继发感染。同时,合理饮食,避免食用可能诱发过敏的食物,如海鲜等。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全身起疹子很痒是怎么回事
全身起疹子且伴有瘙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可分为非疾病原因如接触过敏原、环境因素、穿着不当和疾病原因如感染性疾病、荨麻疹以及湿疹等。一、非疾病原因:1、接触过敏原:当皮肤接触到某些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某些植物或化学物质后,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红色疹子,伴有瘙痒。2、环境因素:寒冷、干燥或高温等气候条件可能损伤皮肤屏障,导致皮肤敏感,进而出现红色疹子和瘙痒。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紫外线可能损伤皮肤,导致皮肤出现红疹,且伴有瘙痒。3、穿着不当:穿着不透气的衣物,如尼龙、化纤材质的衣物,可能增加皮肤的湿度和温度,促进细菌或真菌滋生,引发瘙痒和红疹。二、疾病原因:1、感染性疾病:如风疹、麻疹、水痘、带状疱疹等病毒感染后,皮肤可能出现红疹,伴有瘙痒或疼痛。此外,体癣、股癣等真菌感染,也可能导致皮肤出现红疹和瘙痒。2、荨麻疹:该疾病表现为散在或成片的风团,皮肤表面水肿性隆起,伴有瘙痒。急性荨麻疹可能与过敏有关,慢性荨麻疹则病因复杂。3、湿疹:湿疹表现为红斑、丘疹、渗出、结痂等,常伴有瘙痒。湿疹可能与皮肤屏障异常、固有免疫应答缺陷、常驻微生物菌群改变等因素有关。对于全身起疹子且瘙痒的问题,建议首先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和刺激物,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检查和诊断,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王琦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手上有小水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手上出现小水泡的原因较为复杂,涵盖非疾病因素如接触刺激性物质,以及疾病因素如手癣、手足口病、湿疹等。如果手上出现小水泡,不要自行挑破或搔抓,以免引起感染。一、非疾病因素:经常接触如洗涤剂、消毒剂、化学溶剂等刺激性物质,可能会对手部皮肤产生刺激,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导致皮肤出现过敏或炎症反应,进而形成小水泡。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这类物质,在接触时可佩戴手套。二、疾病因素:1、手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手部皮肤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如与患者共用手套、毛巾等。皮肤癣菌侵入手部皮肤后,会在角质层生长繁殖,引发炎症反应,出现水疱、脱屑等症状。2、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但成人也可能感染。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如接触患者的粪便、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手部可出现散在的小水疱,周围有红晕,同时口腔、足部也可能出现类似皮疹。3、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手部湿疹常因接触过敏原如金属、香料、橡胶等诱发,表现为手部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伴有剧烈瘙痒。若小水泡持续不消退、增多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疼痛、发热等,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脚上脱皮起小水泡很痒是怎么回事
脚上脱皮、起小水泡且伴有强烈瘙痒感可能是由于物理刺激这一非疾病因素引起的,也可能与足癣、湿疹、汗疱疹等疾病因素有关。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加重或伴有发热、疼痛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一、非疾病因素:长时间穿着不合适的鞋子,如高跟鞋、紧身鞋或材质过硬的鞋子,以及过度行走或站立,都可能导致脚部皮肤受到摩擦和压迫,进而引发脱皮、起小水泡和瘙痒。此外,脚部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如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二、疾病因素:1、足癣:足癣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是脚上脱皮、起小水泡和瘙痒的常见原因之一。真菌在脚部繁殖,破坏皮肤角质层,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瘙痒和水泡形成。足癣通常表现为脚趾间皮肤发白、糜烂,或脚底、脚侧缘出现水疱、脱屑等症状。2、湿疹: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也可能导致脚上出现脱皮、小水泡和瘙痒。湿疹的成因复杂,可能与过敏、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湿疹在脚部通常表现为片状红斑、密集小丘疹及小水疱,并伴有明显的瘙痒感。3、汗疱疹:汗疱疹是一种发生于掌跖、指(趾)侧缘的复发性水疱性皮肤病,足部也可受累。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过敏、精神因素、皮肤癣菌感染等有关。典型表现为足部出现深在性小水疱,粟粒至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肤表面,周围皮肤正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及烧灼感。日常应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选择透气良好的鞋袜,勤换鞋袜。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减少足部皮肤刺激。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