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目前,检测乙肝病毒感染的方法有许多,其中临床上最常用最普遍的是乙肝五项(亦称“两对半”)检查,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 )、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所谓“大三阳”是人们对乙肝五项检查中,HBsAg、HBeAg 和抗-HBc 三项阳性,其它两项阴性的俗称;“小三阳”则是对HBsAg 阳性、抗-HBe 阳性、抗-HBc 阳性,其它两项阴性的俗称。它们的区别在于“大三阳”是HBeAg阳性、抗-HBe阴性;“小三阳”是HBeAg阴性、而抗-HBe 阳性。
大三阳转变成小三阳的意义
幼儿感染乙肝病毒后,病毒在肝细胞中复制繁殖,血清中则可检出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各种抗原抗体,常规可检出的为:1、表面抗原(HBsAg)、2、表面抗体(HBsAb)、3、E抗原(HBeAg)、4、E抗体(HBeAb)、5、抗核抗体(HBeAb)。以上抗原抗体的检测医学上称为HBV-M检查(俗称两对半检查),是检查有无乙肝病毒感染的最主要指标。其中1、3、5项阳性,俗称大三阳;1、4、5项阳性,俗称小三阳。
幼儿感染乙肝病毒的前数年至十余年间,病毒和机体“和平共处”,血清中表现为大三阳,因此大三阳也反映了机体中病毒在不断复制繁殖,而届时肝脏的损害通常较轻,有相当一部分被感染者,尤其是女性被感染者,病毒可长期或终身和机体“和平共处”,如此我们称为“病毒携带者”,即机体长期携带了乙肝病毒,而肝脏损害较轻,可以生活到50~70岁以上,没有明显症状,并不一定因肝脏疾病病故,他们主要起着传染源的作用。而更多的被感染者在13~23岁,由于机体免疫系统的成熟,能识别受感染的肝细胞而出现清除这些受感染肝细胞的反应,自然这是机体自身的一种保护反应,其结果是大量病毒被清除,而同时被感染的肝细胞也遭到破坏,此反复的清除、破坏过程,也就是机体自身的自限性愈复(自愈)过程。若干年后病毒基本清除,血清中的E抗体出现,E抗原相继消失,也就是从大三阳转成了小三阳。
由此可见,从大三阳转成小三阳的过程,对大部分的乙型肝炎病人(变异株感染除外)来说象征着病毒被基本清除,或者说基本自愈,将来不会再有肝炎活动,若被感染者在25-30岁前完成了此过程,则将来基本不会发生肝硬化、肝癌了。
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若在25、30岁以前完成,对机体来说是完成了清除病毒的过程,肝脏的损害也较轻;如果大三阳转来转去,或持续大三阳,而清除反应(肝炎持续活动,转氨酶反复升高)持续进行,则40岁前后,对大多数慢性乙肝病人来说,即使转成了小三阳,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如果终身持续为大三阳,没有明显的肝炎活动(肝功能始终正常),也许还能生活到60~70岁呢,可见大三阳不一定都要转为小三阳。大三阳转为小三阳是机体清除病毒的表现,但带来的肝脏损害不可轻视。因此,是转为佳还是不转为佳,该转不该转以上的道理就明白了。我们多年的经验是,只要肝功能正常,就不必启用干扰素,更不必去选择那些不成熟的、无科学依据的转阴治疗。
小三阳就是比大三阳病情轻吗?
第一要看患者体内是否有病毒感染,第二就是肝炎是否活动。一般情况下,肝炎是静止的,就是携带状态,肝炎有活动那就是乙肝患者。
大三阳和小三阳都可能出现这两种情况。
但是需要注意,如果小三阳的患者有病毒和肝炎,那比大三阳的肝炎更应引起重视,医院严重的病号绝大部分都是小三阳。因为小三阳患者体内病毒检测不到,肝炎是静止的。如果出现病毒增多,肝组织学检查反映肝脏有炎症状态,那就是出现了变异的病毒,这时病毒水平不是很高,转氨酶不是很高,常常被人忽视。肝脏是隐蔽的器官,经过几十年才发现病毒,那时疾病已经发展到很严重的程度了,这样的情况在临床上是经常有的,所以对小三阳应该尤其重视,不要认为转氨酶不高,病毒不高,随便吃药停药就没有事了。
小三阳的要害是因为变异病毒特别容易复发。生完孩子的小三阳患者,如果服用核苷(酸)类药物,一定要维持治疗,而且时间比较长,这样就不容易复发了。如果用短效的干扰素,复发率是70%—80%,长效干扰素复发率是20%—30%。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吴春丽)
主治医师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传染科
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 传染科
主治医师
周口市中心医院 内科传染科
主任医师
南平市第一医院 传染科
主任医师
高州市人民医院 传染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蒲县府前街5号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鲁山县叶茂庄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鞍山市旧堡区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平南县大安镇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宜君县城关宜阳中街3号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十二桥路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