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传染病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传染科 > 其他传染病

国外并没把乙肝太当回事

举报/反馈
2009-09-18 07:15:0039健康网社区

  据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统计,日本乙肝患者在110万至130万之间,占总人口的1%左右:一位在东京都任职的官员告诉记者,日本政府在录用公务员时不会要求进行乙肝病毒体检,但医疗等特殊行业例外。由于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就把乙肝防治的重点放在防止母子间感染上,目前母婴感染率在0.03%以下,因此日本儿童和青少年在进幼儿园或上小学、中学时都不要求进行乙肝病毒检测。2006年,一批因注射疫苗而感染乙肝病毒的日本患者曾集体状告劳动厚生省,要求政府谢罪并赔偿经济损失。由于媒体关注很多,社会舆论对这些无辜的乙肝患者表示同情,官司最终打赢了。

  因为数量相对少,“谈乙色变”没成为日本的一个社会问题,但日本社会对乙肝的歧视现象不能说一点没有。记者看到一位女性日本网民在网上匿名发表文章,自称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并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她说:“因为要转职到一个新公司,是否应该明确告诉对方自己的情况?如果不说,感觉自己不诚实,如果说了,又怕对方借故不接受自己。”还有一位女护士在网上说,因为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被医院以别的理由辞退了。

  在香港,约10%的市民带有乙肝病毒。香港亚洲肝炎协会委员李建纲说,他们去年为北区及大埔居民进行免费乙肝检测时发现,6%至8%的18岁以下青少年带有乙肝病毒,“这是很恐怖的数字!”据香港媒体同行讲,在香港不可避免也会有个别人或公司对乙肝患者带有歧视,但远不到“谈乙色变”的程度,员工在人职体检时也不查乙肝项目,幼儿园也不会拒收“乙肝宝宝”,因为香港有完备的法律制度,任何对乙肝病人的歧视行为都有可能导致罚款甚至牢狱之灾。

  乙肝的严重性在中国被渲染

  北京益仁平中心总协调人陆军是国内知名的乙肝维权人士,他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对乙肝的认识存在两大误区:一是关于传播途径,实际上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工作、生活、拥抱、握手等日常接触不会导致乙肝蔓延;二是病情的严重性,乙肝被一些虚假广告渲染得十分严重。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社会中受到的歧视,涉及到劳动就业权和受教育权等方面。此外,国人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隐性歧视最难消除,如连握手都不愿意。

  中国社会存在的“乙肝歧视”也影响到了在华外企,一些在本国不做强制乙肝检测的外企来到中国后“人乡随俗”。2008年,美国亨丰公司在广东东莞的一家分厂在用工过程中强制乙肝检测,不体检的做自动离职处理。当地非政府组织东莞同心组为此向亨丰总部写公开信,称此举违反中国有关部门下发的《关于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业权的意见》。亲自参与此事的东莞同心组总协调人骆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亨丰公司最终表示道歉,公司总裁还致亲笔信,承诺今后在人职前和年度体检中不再进行乙肝检测。

国外并没把乙肝太当回事

乙肝治疗三大怪现象

  2008年10月,益仁平中心调查了92家跨国公司在中国内地的分支机构,其中超过8成的外企在招聘员工时强制进行乙肝检测。明确表示拒绝乙肝病毒携带者就职的外企比例为44%,但这个数据比2006年调查时的77%大为减少。骆叶表示,很多外企对员工实行双重标准,外国企业对外籍职员体检不做要求,对中国职员却有强制要求,这与中国的社会氛围有着一定关系。

  “乙肝之父”的遗憾

  最早发现乙肝表面抗原的美国生物学家布林伯格也是第一代乙肝疫苗的研制人,他获得过1976年度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被人称为“乙肝之父”。当布林伯格2006年访华期间听说中国人“谈乙色变”后感到非常惊讶,曾遗憾地对陆军说:“没想到我发现了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检测的技术,却导致这么多中国人面临如此境地。”

  陆军认为,中国社会“乙肝歧视”的深层次原因是对“少数人”权利的漠视。陆军说,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应该知道如何治疗和如何预防,除配偶没必要告诉别人,尤其是配偶的父母。据以往的例子采看,东方人的传统思想为了血脉的延续往往会拆散子女的婚姻。他还建议乙肝病毒携带者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当遇到问题时应找相关组织求助。陆军表示,中国社会对乙肝的认识取得了一些进步,特别是在国家立法层面,如公务员领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限制已彻底取消,食品饮食行业对乙肝携带者的限制也已取消,但在幼儿园招生、高考体检等方面解决得比较缓慢。对于“取消乙肝检测”、“乙肝宝宝人托”等问题,他表示乐观。

  世卫组织传染病防治研究专家斯拉克蒙•于格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乙肝并不可怕,用不着“谈乙色变”。乙肝有别于艾滋病或癌症病患,不是终身患者,90%以上的慢性肝炎患者经过治疗或未经过治疗都有可能恢复到无症状携带者的状态。世卫组织近年也呼吁公众不要坂视乙肝患者,因为在许多情况下,乙肝惠者的生活或工作不会对他们的同伴或同事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希望相关国家要以法律法规形式加以确认并保护患者应有的尊严。在国际知名人士中,刘德华公开承认“自己从小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国际球星马拉多纳也是,但没有人歧视他们。

  推荐阅读>>>>乙肝病毒复制找到“开关”

 更多传染病知识尽在>>>中国第一传染病门户

(实习编辑:吴春丽)

2/2下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