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俗话说,多子多福。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很多家庭都希望能够一次生一对双胞胎。当然想要顺其自然地几率自然是比较小的,于是有些家庭选择走捷径,服用“多子丸”等其他促排卵药物,却很容易出现意外。例如,之前有一位想生双胞胎的女子,因服用促排卵药物而罹患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虽然捡回一条命,但诱发的卵巢早衰是她再也没法自然受孕了。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为体外受孕辅助生育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一种人体对促排卵药物产生的过度反应,以双侧卵巢多个卵泡发育、卵巢增大、毛细血管通透性异常、异常体液和蛋白外渗进入人体第三间隙为特征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并发症。
促排卵药物或可致卵巢早衰
正常育龄期女性排卵规律为每月一次,一次一个,且人一生中的卵子数量是有限且固定的。不再排卵后便进入“更年期”,意味着无法再孕育。而促排卵药物使得一次排卵多个,加速了卵子的损耗,导致卵巢早衰,由卵泡产生的雌激素也会逐渐减少,女性身体机能开始走下坡路。
目前医学界对卵巢早衰与促排卵药物的关系还存在争议。大多数专家认为促排卵药物不会耗竭卵巢中的卵泡。卵泡的早期发育需要经历几个月经周期的时间,是分批被“募集”而启动发育的,从它们开始发育到排卵前状态大约需要85天,前70天不受促排卵药物的影响,其间发育的卵泡数量不断减少。月经周期开始时,一组被募集的卵泡经历了70天的发育后,对促排卵药物产生反应并加速生长,最终有一个或数个成熟卵泡能顺利排卵,剩下的则走向凋亡。因此,促排卵药物耗竭的充其量只是这一批次的卵泡,而不会影响到卵巢中未被“募集”和启动发育的卵泡。少数妇女使用促排卵药物后出现了卵巢早衰,未必是药物的作用,因为卵巢早衰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促排卵药物可能导致多胎妊娠
自然情况下,怀双胞胎的几率为1.05%~1.35%,而口服促排卵药物后可增加到8.4%,注射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以后可增加到27%。克罗米芬有30%的概率导致多胎妊娠。但临床显示双胞胎剖宫产率为78.45%,早产占47.07%,并发症占39.7%,有很大的危险性。医生建议,出于治疗目的而用药的患者需每个月做两到三次的检查,若发现有三个以上卵泡成熟,很容易导致多胎妊娠,最好放弃。
多胎妊娠是促排卵药物的使用中最受关注的副作用。多胎妊娠的害处很多,可引起胎儿早期流产、早产、低体重、畸形或发育异常,怀三胎以上,早期流产的概率高达50%,且早产可致新生儿视网膜病变,严重者可致盲,孕产妇则容易出现胎盘前置、妊娠期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并发症,使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明显增加。
推荐阅读:
副主任医师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
主任医师
昆山市中医院 妇产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妇产科(本部)
主任医师
深圳市中医院 妇产科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妇产科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罗田县胜利镇新街45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平西路1号
二级甲等 妇幼保健院 公立
晋江市青阳镇下行张139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河北省唐山市胜利路4号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河北省涿州市健康路4号
二级甲等 中西医结合医院 公立
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东街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