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保健 > 癌症

肿瘤研究60年,孙燕院士忠告:5件事尽量做好,否则“自毁”

举报/反馈
2024-04-01 15:02:0039健康网

“咳咳咳......”

55岁的老赵正吃着饭,又开始咳嗽起来。最近一段时间,他也不知道咋回事,总是咳个没完,吃什么药都不见好。

而且有几次甚至咳出来的痰还带着血,妻子总觉得这不是个好兆头,劝了他几次去医院检查, 但他总推脱是喉咙发炎闹的。

果不其然,今天咳嗽又有带了血丝,这次说啥家人也要拉着去检查,结果还真查出了喉部有肿物,根据活检反应,很有可能是恶性的。

据科室医生介绍,这已经不是这个月第一个查出癌症的患者了,不禁让人发问为什么癌症如此高发?

一、最新数据出炉:中国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

全球癌症数据统计触目惊心,已经成为各国公共卫生主要问题,而且随着饮食、环境、人口的老龄化等因素,癌症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数不断飙升,其中我国的癌症数据也不容乐观,不论是新发人数还是死亡人数,都位居全球第一

2024年2月,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国家癌症中心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本土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新发482.47万癌症病例,死亡病例约257.42万,其中因肺癌患病和死亡的比例最高,是我国第一大癌。

去年《柳叶刀》公布了一篇关于我国癌症负担趋势变化的的报告,根据研究数据发现,我国因癌症死亡人数位居世界第一,而且近年来这一数据一直在攀升,仅2020年,因癌症相关死亡人数就增加了21.6%!

专家指出,中国癌症高发的重要原因就是人口老龄化

因为老人越来越多,人口基数大了自然患癌人群也会等比例上升,据统计每10万人因癌死亡的群体中,年龄在0-19岁的人可能只有4.9个人,20-39岁的是14.5个,但从40岁开始,死亡人数超百,其中40-59岁的人就有125.3个,60-79是801.1个,80岁以上占到了2879个

按照这个占比情况,80岁的老人癌症致死率是30岁年轻人的200倍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潘战和也表示“只要你活得足够长,你迟早会得癌症”。

这是因为癌症有一定的发展时间,往往从正常细胞不断分裂增殖“突变”到癌细胞,形成“可见”的结节肿块,需要的时间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都有可能。

而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接触各种各样的“致癌机会”,比如长期呆在恶劣的环境或接触有害化学致癌物,这种累积式的致癌风险,从发病到确诊可能需要10~40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患癌人群都偏年龄大的人。

加上老年人机能衰退,免疫系统退化,很容易给多种病原体和恶性肿瘤有可乘之机。

二、癌症出现前,会释放哪些信号?

癌症虽然可怕,但只要早预防、早发现,就能及时干预,避免病情持续恶化。比如以下常见的身体出现“癌症”信号,一旦发现最好引起重视。

1、身体出现肿块、结节

身体某部位如果突然出现肿块、结节,也是肿瘤常见的一种预兆,一般大小超过1厘米,且有持续增大趋势,质地偏硬边界模糊不清且活动性差的可能是恶性肿瘤。

2、大便习惯改变

如果经常出现大便不规律,无论吃药还是饮食调整,还是经常便秘、腹泻或交替出现,这时尤其需要警惕,可能是胃肠道、胰腺、肝脏的肿瘤引起的症状。

3、莫名体重减轻

研究显示,25%的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和肿瘤有关,且这种症状一般高发于癌症晚期。排除营养不良、血糖异常、甲功异常、慢性腹泻等良性疾病原因,很有可能是肿瘤引起的症状。

4、没有外伤却出血

不是外伤引起的出血,通常是疾病引起的内源性出血,比如肠癌、胃癌会引起患者便血或呕血;肺癌会导致患者咳血、痰中带血;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妇科癌症还会常见不规律阴道出血或非月经期出血等等。

三、院士忠告:预防癌症,5件事要牢记

中国内科肿瘤学之父孙燕院士抗癌事业坚持了60多年,如今94岁高龄的他,仍然在肿瘤研究的前线奋斗着,对于怎么战胜癌症,他表示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好预防这一关,并总结了以下几点防癌的方法。

1、不碰高脂肪、煎炸食物

孙燕院士吃饭有个原则就是只吃7分饱,只要感觉吃的够了就立刻离席。而且饮食上也尽量不碰高脂高油的东西,他表示动物脂肪、红肉以及煎炸食物,都有一定患癌风险,建议少吃,平时可以多吃水果蔬菜。

2、保持合理的体重

肥胖也是致癌的高危因素,比如大肠癌、食管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等,肥胖的人会更高发,孙燕院士表示预防癌症,体重指数最好控制在18.5~24之间。有研究显示,腰围每增加2.54cm,会增加8倍以上的癌症风险。

3、远离致癌因素

孙燕院士认为,我们生活中有三大致癌因素:烟草、酒精、恶劣环境

其中烟草危害性最高,长期抽烟的人会增加罹患多种癌症的风险;此外,受化工污染严重的环境也含有高致癌风险,人体长期待在这种地方也会增加患癌的风险;酒精也是一级致癌物,尤其是摄入过多情况下还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4、拒绝坏情绪

孙燕院士觉得自己这么高龄还没有病痛,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少生气,因为他在临床经常发现,很多患癌患者平时生活都比较急躁、压力大,长期处于忧郁、忧虑的不良情绪当中。

而这些不良情绪长期累积护引起人体“应激反应”, 影响自体免疫力,让癌细胞有机可乘。

5、定期进行体检

鉴于多种癌症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定期体检筛查也很有必要,特别是年龄在40岁以上有家族遗传病史等高危风险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癌症的筛查。

总之,别小看这些生活细节,看似简单的生活习惯,很可能蕴藏着一定的致癌风险,日常想要预防癌症发生,最好从现在就要开始改变。

参考资料:

[1]《重磅!中国最新癌症数据出炉,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梅斯医学.2024-02-07.

[2]《身体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癌症发出的信号!可惜很多人都忽略了》.科普中国.2022-09-07.

[3]《为什么有些人刚退休就患癌?退休后重点防好这些癌!》.健康时报.2023-01-2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