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保健 > 生活常识

北京卫计委:40岁以上人群约一成患慢阻肺

举报/反馈
2017-12-13 00:00:00生命时报

  北京市卫计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表示,慢阻肺已成为目前影响本市居民健康的慢病之一。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慢阻肺为主的呼吸系统疾病占我国城镇居民疾病死亡率第四位,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慢阻肺40岁以上的患病率约为9.9%,也就是说,40岁以上的人群中大约每10人中就有1人患病。

  受访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 王 辰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解放军呼吸病研究所所长 刘又宁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赵红梅

  相比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被视为“四大慢病之末”。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王辰却始终在大声疾呼:呼吸病才是国人慢病防控的短板,堪称“第一大慢病”。多位专家表示,以慢阻肺为代表的呼吸系统疾病,亟需引起国家和百姓重视。

  慢阻肺居国人死因第三

  赵红梅介绍,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持续呼吸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通常是由明显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引起气道或肺泡异常所导致。在我国,慢阻肺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疾病负担的“四高”特点。得了慢阻肺,不仅靶器官受损,还会合并肺癌、骨质疏松、心血管病、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导致周身性脏器受损,卧床不起。

  由王辰院士牵头的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7%。2012年慢阻肺死亡率为68/10万,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三位死因,整体疾病负担居第二位。我国每年死于慢阻肺的患者有128万,已超过冠心病的死亡人数,如果不及时干预,未来30年中国将有6500余万人死于慢阻肺。

  慢阻肺还是全球第四大死亡原因,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刊文指出,2015年,全球1.745亿人患慢阻肺,导致320万人死亡,比1990年增加了11.6 %,占全球疾病负担的2.6 %。

  呼吸病威胁“被均摊”了

  不仅慢阻肺,人们对整个呼吸系统疾病都不重视。王辰院士表示,人们往往把呼吸病的威胁弱化了,甚至给“漏”了。

  他为公众算了一笔“呼吸账”,按照国际上四大慢病总死亡人数比例:心脑血管病占46%,恶性肿瘤占22%,慢性呼吸疾病占10%,糖尿病与代谢性疾病占4%,剩下18%为其他疾病。如果把肺心病从“心脑血管病”中剔除,把肺癌从“肿瘤”中抽出来,把尘肺病从“职业病”中挪过来,把肺结核从“传染病”中拿出来,都放回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呼吸病便成了“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慢病。仅从单病种角度来讲,我国发病率最高的前五位(脑血管、缺血性心脏病、慢阻肺、肺癌、肺炎)中,有三个属于呼吸病。进入新世纪以来,非典、甲流(H1N1)、禽流感(H7N9)、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呼吸系统传染性病毒频频出现,也印证了呼吸病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解放军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刘又宁也表示,呼吸病的威胁确实被“均摊了”,危害性也被低估了。比如,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一般来自落后地区,慢阻肺致死率要远远高于大城市,可排到当地疾病死因的第二或第三位,是一个隐形杀手。

  刘又宁强调,肺炎的威胁最需要重视。有调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肺炎发病率是年轻人的5.4倍,总死亡率是年轻人的6.2倍,高达30%以上,已成为65岁以上老年人的第四位致死病因,80岁以上老人的首位死因。尤其是我国抗生素耐药问题日益显现,对呼吸病治疗更是一大隐患。

  “三块大石”拖了防控后腿

  慢阻肺是一种渐进的、使人衰弱的疾病,没有根治方法,但并非不可防控。刘又宁指出,肺功能检测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但很多人可能十多年都未曾做过一次,这使得公众、医院、国家很难防住慢阻肺等呼吸疾病。

  公众认知不足。很多患者听都没听过“慢阻肺”,一些偏远地区还在用“老慢支”“慢喘支”等废弃不用的概念。即便在发达地区,慢阻肺的认知率也非常低。上海市崇明区60岁以上人群常见慢病认知调查显示,慢阻肺知晓率为1.87%,吸烟是慢阻肺危害因素的知晓率仅有0.7%。大部分慢阻肺患者,只有当症状十分严重甚至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才去就医。

  基层医生“不知道”。2007年,北京市对10个城区和近郊基层医生进行慢阻肺知识问卷调查,结果总分平均50.1分,及格率42.5%。山东省调研发现,仅11%的基层医生略知慢阻肺的概念。基层医生认知不足导致漏诊率极高,所有慢阻肺患者中,15.9%初诊时属于中度慢阻肺,大部分已到了重度甚至极重度。

  肺功能检查未得到重视。王辰表示,涉及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等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已取得明显效果,但慢阻肺还未纳入国家层面的人群筛查和干预立项。在发病率上,慢阻肺可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而早期防控费用却相对低,如不尽早干预,后期疾病负担会远远高于后两者。最简易的慢阻肺检查手段就是肺功能检测,可就是这样成本不高的项目,在刘又宁看来也“退步”了。医院觉得人工成本太高,又可能被患者怀疑乱收费;患者认为自己能走能跳的,没必要检测肺功能。但实际上,一旦有了慢阻肺症状,治疗可能为时已晚。

  再不重视要出大事了

  未来,我国呼吸疾病发病形势将更加严峻。吸烟人口多、大气污染、新病原与耐药病原、人口老龄化等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呼吸系统。王辰和刘又宁共同呼吁,再不把呼吸病重视起来就要出大问题了。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国家对以慢阻肺为代表的呼吸疾病防治工作日益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肺功能检测首次进入常规体检项目,被写入国家慢性病中长期发展规划,被纳入国家慢病防控示范区考核和管理标准,成为第二批进入国家分级诊疗试点的疾病。“十三五”系列专项中,多个专项涉及慢阻肺研究。

  刘又宁认为,防控慢阻肺可从三方面着手。首先,积极预防。针对慢阻肺的主要病因采取措施。各地应积极推行禁烟令,征收高额烟草税,提高烟草售卖价格,参考国际通行的烟草包装标准。政府加大投入,减少农村等偏远地区生物燃料的使用,加大清洁能源投入比例,进行灶台改良,做好通风改造。空气污染虽然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但需要人人为之努力。其次,早诊早治。刘又宁表示,晚期慢阻肺很难治,需要反复住院,气管插管,非常遭罪。除了做好公众教育,还要多组织社区做一些简易的肺功能检测。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肺通气功能检测,特别是35岁以上人群,如果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喘憋、气短、胸闷、有慢阻肺家族史,应考虑慢阻肺,尤其是吸烟、职业粉尘暴露、长期接触烹调油烟人群,应尽早就医。最后,坚持用药。慢阻肺药物虽然无法像降压药一样立竿见影,但其长远效果是值得肯定的。近日一项研究发现,噻托溴铵可作为慢阻肺稳定期的核心治疗药物。

  专家提醒,预防呼吸系统疾病,要远离烟草,经常运动,规律作息,合理膳食。秋冬季节,老人、孩子等免疫力低的人群,可以接种流感疫苗或肺炎疫苗。不幸罹患呼吸疾病的患者,一定要遵从医嘱,定期复查,配合做好康复治疗,不能随意停药换药。▲

赵红梅主任医师呼吸科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三级甲等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