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保健 > 生活常识

看到各地的冬至美食,就知道这个团圆的节气在古人眼里有多重要

举报/反馈
2017-09-11 00:00:00生命时报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

  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

  冬至是怎么来的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开始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冬至是大吉之日,自冬至开始,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

  冬至又被称做“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冬至,一个关于“吃”的节气

  北方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山东滕州羊肉汤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

  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宁波番薯汤果

  “番”和“翻”同音,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

  汤果,跟汤团类似,但个头要小得多,而且里面没有馅。汤果也被叫做圆子,取其“团圆”、“圆满”之意。

  苏州酿酒

  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

  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而成,香气宜人。

  江西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麻糍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

  冬至气候关键词

  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左河水的节气诗中就有云“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

  今年冬至,给你开一张坚果食疗单

  中医认为坚果多性味偏温热,其他季节吃得多容易上火,而寒冷的冬季则是“雪中送炭”了。此外,坚果多数能补肾,与冬季的对应脏器“肾”正好呼应。

  杏仁

  从药用上讲,杏仁是一味常用的古老中药,有止咳化痰、润肠通便的作用,《本草纲目》认为其有“润肺,消积食,散滞气”三大功效,对五脏都有好处。经常食用还有养颜益寿、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脑血管的功效。

  吃杏仁不挑“人”,每天20克左右为宜,但要注意腹泻的时候最好避免食用。

  核桃

  中医认为核桃仁味性甘温,有“黑发,固精,治燥,调血之功”。每天吃20克左右核桃,能补肾固精,润肺止咳、化痰定喘,顺气补血。

  无论生食、炒食,还是配制糕点、糖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但要注意食用时不要去掉其表面的褐色薄皮。

  栗子

  栗子有“干果之王”的美誉,是一种“味美价廉”的滋补良药。栗子味甘、性温,有补肾壮腰、健脾和胃、活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肾虚、腰膝酸软无力等症。

  一次不可食用太多,每天30克左右为宜,肥胖、血脂高的人不宜多吃。

  榛子

  榛子有着独特的保健功效,是人体所需钙、镁、磷和钾等矿物质的良好来源。每天吃30克左右,对平衡血压、降低胆固醇,以及骨骼生长有积极作用。

  中医认为,榛子性平,味甘,入脾、胃经,有调中,开胃,滋养气血,明目的作用,老人和儿童常食榛子,还有助于保护神经系统。

  花生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经常食用有养血补血、补脾润肺、滋润肌肤的效果,对心脑血管也有益。

  需要注意的是,花生最好连皮(即红衣)一起食用,可增强养血止血的效果,每次食用20~30克左右为宜,跌打瘀肿、消化功能不好、做过胆囊切除手术或有严重胆病的人不宜多吃。▲

  受访专家: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 王国玮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