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保健 > 养生文化

中医不是老旧的医学

举报/反馈
2018-03-09 16:33:25生命时报

  刘清泉,1965年生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2012年3月起任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西医结合防治突发传染病、脓毒症、耐药菌感染、心肺脑复苏等急危重症,引导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中医药防治感染体系。

  在北京中医医院刘清泉院长的办公室,书是最重要的存在。整整一面墙的书柜被中医典籍填满;办公桌上,书籍占掉了近1/3的面积;就连沙发宽大的木质扶手上也放着一摞摞书。与刘院长的对话,便在这样的书海中展开。

  成为医生,终生都在修行

  现年53岁的刘清泉,出生于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的一个小乡村,从小就对中医有着深厚的感情。“我小时候身体不好,几乎是吃着中药长大的,父母过世早也是因为身体不好,所以学医治病的想法很早就有了。当时我就想,毕了业在村里当个大夫,每天给老乡看看病,有空的时候聊聊天,挺好。”

  怀着这种不算太远大的理想,刘清泉考上了河南省中医学院,学起了中医。“过去在农村,治病就是吃汤药。生病了,请个先生,弄两副汤药,吃了就好了。所以直到上了大学,我才知道世界上除了中医,还有西医。”说到此处,似是忆起了当年的种种,刘清泉笑得分外轻松。

  按部就班地上学、就业、深造,刘清泉逐渐在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病领域,取得了诸多建设性成果。30多年来,他一直享受当医生的感觉,即使现在当了院长,仍然坚持每周出诊,对患者几乎来者不拒。本来半天的门诊,他常常一坐就到晚上五六点,午饭也顾不上吃。下了门诊,回到办公室,一大堆的院长工作已经“排起长队”,等着他签字决策。辛苦可想而知,但他甘之如饴。

  “医生是很受人尊重的职业,从过去到现在,我一直这么认为。在古代,只有老师和医生会被称为‘先生’。也就是说,‘先生’只干两件事,一个是教书育人,另一个是治病救人。做先生很伟大,所以不但该去做,而且要做好。”刘清泉认为,从成为医生的那一刻起,就要时刻牢记治病救人的初心,只有不忘初心,方能得始终。

  “自己都不接受中医,凭什么走向国际”

  中医作为传统医学,始终在以最先进的理念发展。但近百年来,整个社会都给中医打上了固化的、越老越旧越好的标签,不仅令百姓对中医产生了误解,也让中医发展走进了死胡同。对此,刘清泉深感忧虑。

  “很多人都说,中医没有发展,我觉得不是。中医在历朝历代的发展中,都会与当时最优秀的文化相融合,并借此获得提升。我们现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为什么不能搭上这列‘快车’,让中医发展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绝大多数人都承认,中医有自己的特色,但特色和优势完全是两个概念,有特色不一定代表有优势。比如,某个特色在某个时代是优势,但随着社会发展,它可能就会因为跟不上时代,丢掉优势地位。如何把特色转化为学科专科优势,为生命健康做出应做之事,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对现代科技,我们不能排斥,而要吸收、融入,这也是我所希望实现的医院发展目标之一。”

  不少国人对中医理论的质疑,也让刘清泉感到无奈。“如果对中医,我们自己人都不能从心里认可,又凭什么走向国际,让外国人接受?”刘清泉感慨说,消除误解、获取认可,必须要从自身做起,特别是需要让全国的医务工作者接受。

  当然也有对中医发展颇为乐观的国人,比如看到针灸在国外挺受欢迎,就觉得中医已经走向世界了。刘清泉却不这么认为:“国外人接受针灸,是因为它能看到疗效,这是一种认可,但还不够,他们并没有真正认可中医的理念。就像现在我们很多人吃面包、喝咖啡,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了西方人的面包或咖啡文化,只是单纯觉得好吃。针灸在国外也是如此,我认为算不上中医走出去的成果。从源头说,文化自信,理论自信,才是根本。”

  中医发展要做好八个字

  从医多年,刘清泉深知中医发展之困。就北京中医医院而言,补弱项、扬强项,建立起梯队分明的人才队伍,是他就任院长这些年来所做的最核心的工作。

  “外科是医学门类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医也不例外,且自古就有。但现在,不得不说,中医自己把外科学丢掉了。曾经的那些外科学工具,依然陈旧,没有与时俱进地发展,难免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久而久之,中医变成了只能开汤药的医学。”为改变现状,刘清泉在补齐外科短板上花了不少工夫。“现在我可以肯定地说,医院的外科学能力有了很大提升。骨科、普外科、肿瘤外科、耳鼻喉科,都达到了同行业中不弱的状态。也就是说,外科已经能与内科相匹配,并对内科发展起到支撑和提高作用。”

  相较于发展外科,刘清泉在人才建设上投入的精力更多。他认为,人才培养是中医发展的原动力,没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谈。“就好像有人提供了一辆奔驰,没人会开,依然用不上。”

  “我在中医发展事业中提出了八个字:承传、创新、发展、提高。承传是关键,发展、创新是过程,最终获得中医学术的提高。没有承传,发展不会有,结果也不会有。在医学的整个学科体系,这样的承传都很重要,但对中医来说尤为重要。”刘清泉说,“中医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体系中就强调了经验和个人技能的重要性。学会基本理论后,只有跟经验相结合,才能成长为合格的中医,甚至专家。经验如何传承?主要就是靠师带徒,言传身教。”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有计划地一步步实现。刘清泉将人才体系划分为四层:老专家是医院的宝库和资源,是医院发展的根,是传承的最顶层;中青年专家是中坚力量;青年人才负责“承”;最下一层则是后备人才。“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老先生们年龄都大了,如果不能尽快建立起很好的传承系统,中医学发展就会受阻。”

  “如果用人工智能做1000个我”

  对互联网技术,刘清泉一直有着浓厚兴趣。他支持中医远程会诊,也认为在现今技术下,这是可行的。因为中医诊病的四大要素“望闻问切”,都可以通过现有的声光电技术得以实现。

  刘清泉说,他最近经常在考虑人工智能的问题,如果能用人工智能做1000个自己,将会是什么情形?“把我掌握的所有技术都存在云端,让1000个机器人去到全国各地,用这些技术给人看病,既能省下我到处奔波浪费在路上的时间,也能让更多病人受益。这样,1000个我就会形成全新的服务模式,不局限于一地一院,也便实现了推倒围墙办医院的愿景。如果能用这一技术将很多老专家、国医大师的知识经验累积下来,并进行人工智能开发,我们办医和服务的整个模式都会发生根本性改变。这种未来似乎不可想象,但我认为是可以实现的。现在中医发展的思路与过去完全不一样,各种互联网技术可以让我们做到很多事,我们只是需要考虑如何借此推进中医发展。”

  当院长5年多,刘清泉坦言,从没想过给自己打多少分,觉得想了也没用,评价本就不是现在能做的事。因为任何一个客观的评价,都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他说,自己所做的事、践行的理念是否正确,要看它们在未来对中医发展能起到什么作用,现在说什么都尚嫌太早,认认真真做好分内该做、能做的事,足矣。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