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啊,你怎么又在散步,这天气多冷啊,走多了不得把骨头冻坏!学我烤烤火休息多好。”
“人家都说了生命在于运动,你这天天坐着不动身体会越来越虚,我可不要。”
老李和老刘是多年的朋友,但对于运动的看法却完全不一样,一个是每天都会抽出时间运动,一个是能不动就不动,到底哪个做法才是正确的呢?
一、长期静养与天天锻炼的人,谁的寿命更长?
《新英格兰杂志(BMJ)》上曾刊登一项研究,涉及36383名受试者,平均年龄为62.6岁。该研究对8项活动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在5.8年的时间内追踪了受试者的健康状况,期间有2149例死亡。
研究结果显示,每天进行6.25小时的轻度锻炼,例如走路和做饭,或进行24分钟的中高强度锻炼,都能使死亡风险降低一半以上。即便只进行1小时的轻度锻炼,死亡风险也能减少40%。
更为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发现,无论运动强度如何,只要是活动的状态,都能显著降低死亡风险。相反,长时间久坐的生活方式是最危险的,久坐会导致全因死亡风险增加2倍以上。
世界卫生组织在《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中也明确指出,用任何运动来代替久坐,对人都有好处。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强调,积极参与身体活动对于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有助于延长寿命并提高生活质量。而各种身体活动,无论是工作、运动、休闲还是交通方式(如步行、轮椅和骑自行车),以及舞蹈、玩耍和日常家务活动(如园艺和清洁),都对健康有益。
世卫组织健康促进司司长Ruediger Krech博士也表示:任何类型的身体活动,不论持续时间长短,都能改善健康和福祉。即使在必须长时间坐着的情况下,都应该增加身体活动,以对抗久坐行为的不良影响。
二、中医大家:40岁前多锻炼,50岁后少锻炼,60岁不锻炼
尽管普遍认为运动有益,但已经退休的国家级名中医徐再春却有不同的看法,在接受《杭州日报》采访时强调:40岁前必须运动,50岁前适当运动,60岁后不运动。
徐再春表示,健身并不等同于养生,健身应该根据年龄和生命阶段进行调整。年轻时不锻炼,老年时却过度运动,可能违背自然规律,容易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这也提醒我们在追求健康生活方式时要考虑个体差异和年龄特征,以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事实上,合理运动带给我们的好处可不少:
1.排解忧郁情绪
运动能够在低强度时提高心率,增加向全身,尤其是大脑输送的血液。这促使大脑产生兴奋性激素如内啡肽,使人感觉更加放松和舒适,有助于缓解忧郁情绪。
2.避免跌倒与失能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肌肉可能减少,导致肌少症,进而影响行动能力。运动和抗阻力训练有助于提高肌肉强度,减缓肌肉减少的过程,从而减少跌倒和骨折的风险。
3.促进血液循环
随着年龄增长,动脉壁变硬,脂肪堆积增加,导致向心脏和大脑的血液减少。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动脉健康。
4.有效治疗慢性病
定期运动对患有关节炎、心脏病或糖尿病的人都带来益处。研究表明,运动有助于控制高胆固醇,维持健康的胆固醇水平,从而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另外,运动提高血液循环,为全身提供养分,同时加强免疫系统,有助于保护身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三、两大准则,判断运动是否适度
那么,如何确定运动是否适度呢?以下是两个常用的判断方法:
①两小时疼痛原则
美国骨关节炎协会提出了膝关节锻炼的“两小时疼痛原则”,即无论进行何种锻炼形式,如果练习后持续疼痛超过两个小时,就表示锻炼过量。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减少运动量或运动组数,以保护关节和身体。
②静息心率
虽然运动时心率会加快,但运动有助于锻炼心肺功能,使得静息心率减慢。如果发现静息心率适度减慢,这意味着锻炼是有效的。如果基础心率突然升高(比前一天高出5次/分以上),可能说明前一天训练强度过高,需要增加休息时间。
研究表明,静息心率维持在60次/分是健康心脏和长寿的标志。一个合适的运动心率指标可按照公式(170次-年龄)次/分计算,上下浮动约10次左右。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个体判断运动强度是否适度,从而更好地保护身体健康。
总而言之,运动需循序渐进、力所能及,而且贵在坚持。保持适度运动,对身心两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因此,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坚持适量运动成为维护全面健康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参考资料:
[1]《健康科普 | WHO发布<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 山西疾控动态 2020-11-28
[2]《长期静养与天天锻炼的人,谁更长寿?》.科学+.2023-07-19
[3]《中老年人的锻炼方法,你做对了吗?》.华西医生.2022-07-0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病例:孕妇应认识早产的征候,如有未满孕周“见红”并伴有规律宫缩(规律性的下腹痛)、腰背酸痛、阴道有温水样东西流出等异常情况,应尽早去医院检查。医生会判断孕妇是否先兆早产,并决定进一步的处理,尽量减少早产的发生或使早产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程度,尽量保证孕妇及腹中宝宝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