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养心神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保健 > 春养心神

初春调节情绪养肝护脏

举报/反馈
2013-02-21 00:57:54新浪健康博客

  少吃酸辣食物,用好情绪养肝

  “春季养生主要是护肝和调节心情,防止肝火上越,以利阳气生长”,据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三科主任郭喜军介绍,在饮食方面,要少吃酸辣食物,“春季阳气初生,饮食的调养除了注意生发阳气,还要投脏腑所好,应适当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

  “肝喜调达而恶抑郁”,中医认为,肝脏与草木相似,所谓调达,就是指肝像树一样喜欢不受约束地生长,不喜欢受压抑。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脏在春季时功能也更活跃,引导气血从里向外调动,排泄体内的浑浊之气。这时在饮食上就应“投其所好”,一些酸味食物有收敛的特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不应多吃。春季“肝气”旺,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脾胃弱的朋友春季可以适当多吃山药、大枣、莲子粥,来控制过旺的肝气,预防慢性胃病及慢性肝炎导致的胃胀等症状的加重。

  保持良好的情绪也有益于养肝。心情阴郁或是急躁易怒引发肝脏气血瘀滞不畅,反之,心情舒畅、心态平和,则有利于肝气正常生发和调节。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立春后进补要适度。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人生于自然,应顺应自然规律。冬季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进补,符合冬藏的养生原则。但立春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不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量都要逐渐减少,以便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季舒畅、生发、条达的季节特点。与此同时,减少食摄入量也很关键,因为咸味入肾,吃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

  不宜剧烈运动耗阳气

  立春过后,在生活习惯上,人们要逐渐晚睡早起。而且随着气温回升,立春后人们也要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这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有利气血运行。不过由于立春后天气乍暖还寒,这时比较适合进行节奏缓和的运动,如春游、放风筝、散步、慢跑、打太极以及并不剧烈的球类运动。

  要注意的是,这一时节运动不宜剧烈,不宜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否则可能耗阳气,对养生不利。而且由于立春后气候仍然干燥,运动时补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春天早上梳头、晚上用淡盐水泡脚,能促进人体气血运行,保健防病。想要保养头发、促进睡眠者不妨一试。

  “捂”好身体以防风邪

  郭喜军表示,立春前后,晴天渐多,白天渐长,气温逐步上升,但尚未完全回暖,气温仍有波动。这时,大家不要急于脱掉厚重的外套、毛衣,应适当地捂一捂。尤其是体弱的老人、小孩及体质偏寒的人,应遵循“春不减衣,秋不戴帽”。倘若过早减去穿了几个月的冬衣,一旦气温下降,身体就会难以适应,抵抗力下降后就可能会给病菌以可乘之机。

  春捂要防止春天盛行的风邪。风邪的侵入会导致各种外感疾病,如感冒、皮肤瘙痒、肌肉关节痛、头痛和各种过敏症。“百草回生,百病易发”,春捂的目的不仅在于防止气温变化过快造成身体不适,更重要的是防止病毒侵入。

  专家提醒,初春气候变暖,各种细菌、病毒大量繁殖,传染病进入多发季节。此时应注意多开窗通风,流感高发时节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春暖乍寒,气温起伏明显,过早减衣容易导致流感、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也可能加重,甚至诱发中风。体弱的儿童则容易感染感冒等疾病。所以,一定要注意“春捂”。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