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人士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保健 > 职业人士

加班族健康红绿灯

举报/反馈
2008-03-25 10:21:0039健康网社区

  没病就是健康?

  你不想当“过劳模”,报纸上那些关于高知、白领过劳猝死的报道也令你触目惊心,但你仍然不能不加班到深夜——因为这份报告老板明天一早就要,或者这个项目的deadline近在眼前,又或者……总之,有太多的不得已,让你身不由己成为加班族的一员。

  尽管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为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但是,超时加班现象在现实中比比皆是。

  如何加班并健康着?这是个问题,面对它,态度,或者观念永远是个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检讨一下,你是不是有与时俱进的健康意识?

  过去人们认为,不健康就等于患有疾病,这是建立在单纯生物医学模式上的传统健康观。而现代的健康观则指出,不健康除了生理性疾病以外,还包括病理基础不明疾病、功能性问题。疾病的前期(亚健康状态)、慢性病稳定期等,涉及健康的三个基本方面(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等于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你不能除了生病的时候,才注意到自己的健康,平时保健、向专家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咨询也许更重要。

  所以,没病不等于健康,学会用这种新眼光看待自己的健康,能帮你防微杜渐,当身体向不健康滑落时,能让它尽早刹住车。

  “加班”黄灯预警

  当你每周加班超过三次,那你就要注意了。千万别只顾埋头干活,多留神自己身体的信号,它是最不会谎报“军情”的。如果你有下面这些身体症状中的三种以上,就意味着你的身体向你亮起了黄灯。

  早晨不想起床,即使勉强起床,也是浑身倦意。

  说话懒言懒语,少气无力。不愿与同事交谈,回到家后也常常默不做声。

  总想伸懒腰、打哈欠,睡眼惺忪。

  懒得爬楼梯,上楼梯时常常绊脚。

  工作或看书老开小差,写文章差错连连,注意力难以集中。

  公共汽车开过来了也不想抢步赶上去。

  喜欢躺在沙发上,并把腿抬高,这样才感觉舒服些。

  吃饭不香,口舌发淡或者发苦。

  皮肤上容易出现暗疮、粉刺、黄褐斑、黑斑等问题。

  眼睛出现疼痛、干涩、发胀,暂时性的视力下降。

  “加班”红灯告急

  如果出现下面的身体症状三种以上,不用说,身体已经向你频频红灯告急,这时你还视而不见,我行我素,“过劳模”你就当定了。如果不想“过劳死”厄运降临,赶快悬崖勒马吧!

  抵抗力下降,易患感冒,且迟迟不愈。

  不易入睡或早醒,入睡后做梦不断。

  四肢发硬,两腿沉重,双手易发抖。

  时有心悸、胸闷、厌烦,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滋味。

  月经不调或者提早闭经。 性生活障碍,性欲减退。

  经常头疼、耳鸣、目眩,检查也没有结果。

  忘性大,越是眼前的事越易忘掉。 经常腹胀,腹泻或便秘。

  脾气变坏,爱发火,烦躁不安。不明原因的消瘦,体重逐渐下降。

  “健康加班”绿灯

  身为加班一族,我们无法彻底摆脱现有的生存状态。在不得不熬夜时,事先,事后做好准备和保护是十分必要的,至少可以把熬夜对身体的损害降到最低。学会身心的放松,健康才会给身体绿灯放行。 伽班之后.最好的保护措施自然是”把失去的睡眠补回来”。如果做不到,即使在年间小睡10分钟也是十分有用的。

  瑜伽。打球、慢跑等都有助于摆脱熬夜后萎靡状态,去美容院做个香薰SPA也可以。若抽不出时间也可用些简单的方法,如腹式呼吸.自我点穴按摩。

  加班消耗了身体的大量能量,应及时补充适量的营养。不要半夜吃方便面,最好以水果,面包、清粥小菜来充饥切忌吃得太油腻。太生冷,以免食淤腹中。

  胃肠不好或睡眠不好的人,可在加班时喝一杯枸杞泡的热茶,不仅明目,还会避免引起胃肠反应以及加班后持续兴奋不能入眠。

  酸与绿色较能入肝作用,所以多吃酸味的绿色食物,如奇异果。青葡萄。青苹果,梅子,凤梨等能缓解长期晚睡引起的偏头痛,眩晕,眼酸涩等现象。

  在电脑前坐了一小时后,最好能抽空起来走动走动,伸伸懒腰.松弛一下脊柱,看一会儿远方或做做眼保健操,让疲劳的眼球得到片刻的休息:早起时.用喝过的茶包敷眼片刻,也是比较有效的跟部保健措施。

  睡前饱个温水澡,至少也要用热水烫一烫脚,让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

  熬夜前千万记得卸妆,以免粉层或油渍在熬夜的煎熬下,引发满脸痘痘。熬夜后洗脸时利用冷、热交替刺激脸郁血液循环,最好敷一下脸,按摩5分钟,为皮肤补充水分。

  频繁加班导致压力剧增,要懂得时时调整心态,避免那种无休无止的焦躁。跟一个能让你彻底放松的朋友倾诉倾诉,或者看看小品、相声,听听音乐.在哈哈大笑或音乐陶醉中,让身心松弛下来。

  定期进行体检,做到预防控制为主。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