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误区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保健 > 养生误区

熊苗:哪些人不适合拔罐?

举报/反馈
2012-02-14 00:24:0039健康网博客

  2012年的2月10日下午,在北京中医院学习,给我们讲解的是著名的中医养生专家张捷大夫。主任医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学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参与编写《抑郁症》、《针灸宝库》等书籍。在临床实践中遵循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在工作中20余年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脑血管疾病和神经症、抑郁症、睡眠障碍等精神科疾病。今天她给我们讲拔罐,我是第一次听,张大夫讲的特别清楚,亲和力又强,我们大家很喜欢她。她不仅讲的好,还现场给我们听众,进行走罐、闪罐、留罐真人实体操作,那娴熟的手法,让在场的人个个看着,嘴中说着:真好!真棒!服了!

  我作为一个对拔罐养生知识甚少的人,今天把张大夫讲授的课程中最关键的几点与大家分享,希望网友们对拔罐要进行规范操作,科学养生。

  什么是拔罐?

  俗称拔火罐,是以罐子为工具,用火燃烧造成罐内相对负压,使罐子吸附于施术部位,产生温热刺激及局部皮肤充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物理疗法。

  拔罐的历史悠久:

  古时称之为“角法”,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就有古人用“兽角”做成罐具治疗疾病的记载。

  唐代拔罐工具有了突破性改进,发展成现今的水罐、药罐,大大丰富了拔罐疗法的内容。

  明代拔罐法已经成为中医外科中重要的外治法之一。

  清代出现陶罐、“火罐”。拔罐方法吸拔穴位来提高治疗效果。治疗范围从外科发展到内科多种病症的治疗。

  火罐质料:由动物犄角逐步改进为竹罐、陶罐、玻璃罐等

  拔罐方法:从煮水排气发展到燃火排气

  临床治疗:从单纯吸拔脓血、吸毒排脓等治疗外科疮疡疾病发展到治疗风寒痹病及虚劳喘息等外感内伤疾患。

  中医认为:拔罐具有行气止痛、祛风散寒、调理脏腑虚实、活血化淤的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

  拔罐具有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

  拔罐具有促进细胞组织的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的作用。

  拔罐具有增进人体内淋巴液的循环,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

  拔罐具有加快肌肉和各脏器对其代谢产物的排除。

  拔罐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

  拔罐常见的四种方法:

  1、留罐法

  留罐法:是指把罐吸附在相应位置后滞留一定时间的方法。此法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感冒咳嗽、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等病症。

  2、闪罐法

  闪罐法:是指把罐吸附于相应位置后,用一只手压住皮肤,另一只手握住罐体快速拔下的方法。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淤血为度。此法适用于治疗局部皮肤麻木、疼痛等病症。

  3、走罐法

  走罐法:指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油(或其他润滑油)后,再拔罐。然后,医者用手握住罐子,在涂有凡士林油的部位上、下或左、右往返推动。当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至淤血时,将罐起下。此法适用于治疗肌肉丰厚,皮肤平坦部位的病症,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病症

  4、刺络拔罐法

  刺络拔罐法:即将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行拔罐,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此法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病症。

1/3上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