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保健 > 心理健康

从容应对“节日压力综合征”

举报/反馈
2007-12-04 00:07:0039健康网社区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姆斯和瑞赫对人们生活事件的变动进行了研究,列出了43种可能变动的生活事件及其相应的心理压力的分值。其中配偶死亡定为100分,结婚定为50分,假期为13分等。

  其实如结婚、假期等,本来是喜事,只要善于控制情绪,对身心还是有利的。但是,由于日常工作压力已经使很多人的承受力接近饱和,一旦节日来临,伴随过节而产生的额外压力,如经济压力、情感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健康压力等,都会在节日这一特殊时期集中显露。这时,人的心理不免难以平衡,如果不善于调适,就有可能引发种种类型的“节日压力综合征”,有的甚至可能发展为焦虑症、抑郁症等其他心理疾病。

  表现:三种类型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节日压力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3个类型:

  第一种类型表现以焦虑为主,对外界担心和过分忧虑,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全感,无法休闲、无法入睡等。诸如不关心身边的事情,但是对以后可能发生的事却忍不住担忧;或者是担心自己即将到手的定单最后能否落实;也有人没能得到自己满意的岗位,对未来感到迷惑而焦虑,情绪低落,甚至吃不香,睡不好。

  第二种类型以抑郁为主要表现,精神不振,对家人和朋友漠然冷淡、抑郁寡欢,无法同最亲近的人共度假日;有的本身是单身,孤独感随着假日的临近而加剧,看到周围的人都欢聚一堂时,情形会变得更糟。

  第三种表现以攻击为主,表现为苦闷、烦躁、激动等情绪产生的歇斯底里、冲动等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往往会指向引起心理障碍的外在因素进行宣泄。如有的人外出疯狂购物,暴饮暴食、通宵玩乐等,也是攻击的一种方式,在心理学上可以解释为一种“获得”的过程。

  应对:标本兼治

  应对“节日压力综合征”,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是治本。即把产生压力的原因提前加以消除,也可以叫“预防”。办法有三:

  首先,寻求节日的合理定位。中国传统的春节,对于普通的中国人而言,主要是阖家团圆,最重要的是亲情的融会和交流。不要把春节视作一个利益交换的“平台”,否则无形中会大大增加了你的心理压力。

  其次,提高个体心理适应能力,改变个体自身不合理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在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下,人的大脑中枢会建立起一套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如果人们一下子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停下来,原来那种适应紧张节奏的心理模式便会突然失去对象物,会使人们面对宽松的环境反而感到不适应,出现适应不良的情况,所以很多工作狂们应该在平时就先学会过好双休日。

  第三,不要盲目随大流,制定合乎自己实际的休假目标和具体计划。在节日消费中要能够表现出自己的从容和个性,可以花些时间做出休假计划表,平衡情感、经济、人际等诸压力要素,以休息和亲情交流为主调,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再做一些其他的安排。计划的具体要点应该包括:合理睡眠,一天睡眠不要超过8小时,也不得少于6小时,不可通宵达旦地娱乐;一日三餐,合理饮食;合理消费,开支不要超过预算等。

  其二是治标。如果你不幸已经出现了上述的三大症状,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法进行自我调节。

  首先要处理情绪。可以约朋友聊天,给亲朋好友写信,记日记等,将压力和烦恼一吐为快。重点是要善于寻找“疏导口”,将体内积蓄的“节日压力”,有效地“疏导”出去,使之不危及身心健康。在负面情绪宣泄后,可以在纸上写出你在家庭、职业、社会生活中的压力及其原因,每一条“压力”,至少思考出三种不同处理方法。

  一般而言,经过上述两个方面的调适,普通人都可以成功地远离节日综合征的困扰。如果效果还不理想,提示他们的症状往往与早年的创伤性经验和个性缺陷有关,可能是对自己期望高,又追求完美的人,缺乏在特定情景下的适应能力,因而有必要在心理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系统调节。

(实习编辑:李显红)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