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养生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保健 > 夏日养生

夏季特有病症——疰夏

举报/反馈
2010-08-18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初夏到来之时,因为刚刚过了梅雨季节,较多的雨水加之闷热的气候使水气难以散发,水湿之邪侵入人体,造成发热缠绵,产生疰夏,习惯性地被人们称为“苦夏”。 按症状可分为三种:热重、脾胃虚弱、气阴两虚。夏季养生要牢记基本原则: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

  苦熬的夏天 --疰夏是一种夏季特有的病症。

  按照中医理论,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时期是在夏季,天阳下逼、地火上腾,夏令酷热令人生畏。而在初夏到来之时,因为刚刚过了梅雨季节,较多的雨水加之闷热的气候使水气难以散发,水湿之邪侵入人体,造成发热缠绵,产生疰夏。

  受“疰夏”所苦的人通常全身疲软、四肢倦怠,胃口不好,时常想睡觉,严重时会恶心;也有些人会越显清瘦,或者出现体内、体表发热的症状。因此,习惯性地被人们称为“苦夏”。

  夏季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调节体温,以适应暑热的气候。所以夏季养生要牢记这样几个基本原则: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

  及时治疗是关键

  单靠降温并不能赶走苦夏,凉快过头了还得继续吃“苦”,所以对症下药才是关键。

  如果患者采用西医的诊疗方法,往往会因“各项指标均正常”而“无从下手”。其实,疰夏虽然不会像其他疾病一样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不过对于工作繁重、精神压力大的年轻人来说,一年中四分之一时间吃不下、睡不香、无精打采,要精力充沛地胜任工作恐怕也要打个折扣了———因此,尤其需要积极治疗。

  疰夏患者基本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热重。主要表现为舌苔黄。可采取芳香化湿的方法,主要用药有:藿香、米仁、滑石、茯苓、半夏等,能起到化湿利湿的作用。

  第二,脾胃虚弱。这类人通常容易疲倦、四肢无力气短、胃口小。用党参、黄芪、白术、甘草能和胃化湿、益气键脾。

  第三,气阴两虚型。这类人比较复杂,除了同时拥有上述两者的症状,还会出现“五心繁热”(手心、脚心和心脏)、清瘦、口干、舌实偏红。可用西洋参、麦冬、知母、玄参、黄芪、石斛等。

  口干舌燥、汗如雨下、气喘吁吁、烦躁难安———在夏季,你一定多多少少有这样那样的困扰,如果疰夏再进来“插一脚”,这个夏天怎能不“苦”?因此,专家建议,疰夏患者应当积极配合医生进行中医调理,多数患者当年症状都有明显减轻,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合理调理,疰夏便不再光临。

(实习编辑:邓惠红)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