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保健 > 生活常识

警惕七种大错特错的打电话行为

举报/反馈
2010-07-16 00:11:0039健康网社区

  导读:现代生活,科技大发展,手机几乎是人手一个,快节奏的工作方式,让我们每天都和手机有着“亲密接触”,电磁辐射也就悄然地于无形中伤害着我们的身体。

  1、私密电话“躲到墙角悄悄说” ——错

  对于涉及私密内容的电话,不少人喜欢躲到建筑物的角落接听。而一般情况下,建筑物角落的信号覆盖比较差,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手机的辐射功率增大。基于同样的道理,身处电梯等小而封闭的环境时,也应慎打手机。

  2、拨电话时把手机紧贴耳朵——错

  手机拨出电话而未接通时,辐射会明显增强,此时应该让手机远离头部,间隔约五秒钟后再通话。

  3、把手机挂在脖子或腰间——错

  手机的辐射范围是一个以手机为中心的环状带,手机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决定了辐射被人体吸收的程度。因此,人与手机需要保持“距离之美”。

  有医学专家指出,心脏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的人尤其不能把手机挂在胸前。手机如果常挂在人体的腰部或腹部旁,可能会影响生育机能。较为健康安全的方法,是把手机放在随身携带的包中,并尽量放在包的外层,以确保良好的信号覆盖。

  4、手机信号越弱,耳朵贴得越近——错

  当手机信号变弱时,许多人会本能地将手机尽量贴近耳朵。但根据手机的工作原理,在信号较弱的情况下,手机会自动提高电磁波的发射功率,使得辐射强度明显增大。此时把耳朵贴近,头部受到的辐射就会成倍增加。

  5、“一只耳”煲“手机粥”——错

  研究表明,长时间的连续辐射可能会使脑部受到影响。专家建议,不宜用手机长时间通话,可考虑改用固定电话或者使用耳机,如果不得不长时间用手机直接通话,也应每隔一两分钟轮换左右耳接听。

  6、东晃西走,频繁移动——错

  一些人喜欢在打手机时不自觉地踱方步、频繁走动,却不知频繁移动位置会造成接收信号的强弱起伏,从而引发不必要的短时间高功率发射。此外,在行驶的车上打手机,手机有可能会为了避免过于频繁的区域切换,而指定覆盖范围更广的大功率基站提供服务,其发射功率则会因传输距离的增加而提高。

  7、长期歪脖打电话——错

  有研究表明,长时间过度倾侧或伸展颈部可导致缺血性中风,且夹电话的一侧面部容易生痤。

  疾病链接: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以下简称突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又称暴聋。近年来发病率逐年有所增加,1万人中约有10.7人发病,占耳鼻喉科初诊病例的2%。两耳发病占4%,其中一半两耳同时发病,也有报告高达17%者。性别、左右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亦增加,患病时年龄在40或40岁以上者占3/4。其发病急,进展快,治疗效果直接与就诊时间有关,应视为耳科急诊,就诊时间以一周内为宜,十日后就诊效果不佳。

  易发人群:

  突发性耳聋一般在不同年龄段都可以发病,多见于中年人,目前有年轻化的趋势,年轻白领患病人数增多,它和一些影响因素有关系,譬如说突发性耳聋患者大多数在患病之前感觉到身体不适、过度劳累、工作压力较大、或者上网时间过长、情绪不稳、处于一种焦虑状态;还有一些有受凉或感冒等病史。在门诊常见很多患者自述曾经在卡拉OK、酒吧娱乐时感觉到过耳鸣。在平时,经常煲电话粥、听MP3、戴耳机入睡等,再加上周围环境中的噪声,随时都可能达到八、九十分贝,如:摇滚、K歌等。再加上过度熬夜等因素都会诱发突发性耳聋的发生。一般多在晨起发病,以单耳发病常见,双耳发病比较罕见;男女发病比例无明显的差异。

  健康实用手机的六大法则

  第一招

  通话期间或收发短信时不要一边按键一边取用其他物品,特别是不要取用食物,小心病从口入。同时尽量不把手机借给别人使用,避免病菌交叉感染。

  第二招

  最好每周都能用沾有医用酒精的棉签轻轻擦拭手机的键盘、屏幕和手机其他部分。如果你不忍心花费了不少银子的爱机受到酒精的“严刑”,也可以去手机客服通过紫外线或者臭等方式进行清洁。

  第三招

  通话时,手机与身体至少保持5厘米距离。

  第四招

  睡觉时,不要把手机放在枕头旁边,孕妇最好不要用手机。

  第五招

  通话时,有规律地变换身体朝向。这样会分散身体所遭受的辐射。

  第六招

  多发短信少打电话。这样会减少手机与头部的接触时间。

(实习编辑:王嘉伟)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