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保健 > 其他

世上真有“哑药”吗.

举报/反馈
2010-05-31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在一些戏剧和电影中,有用“哑药”让服药者变成哑巴的情节,这种哑巴虽然不能开口讲话,但有良好的听力,能听懂别人说话,并作出相应的动作,这就与一般的聋哑人不同。那么,世界上真的有这种“哑药”吗?答案是否定的。

  失语与药物关系不大  “哑”字的一种理解是失语,即不能说话。失语是指大脑言语中枢病变引起的言语功能障碍,发生于多种大脑疾病,如脑外伤、脑脓肿或脑血管意外等。失语者能听到语言,但不能理解是什么意思,所谓只闻其声,不解其意,也就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失语与服用药物关系不大,因此,也不支持有“哑药”之说。

  哑常由聋引起

  言语是人类特有的功能。人会说话是由于从小生活在语言的氛围中,听觉正常的孩子不断听到各种语言,促使自己的大脑皮质语音中枢的发育,逐渐丰富词汇,成为语言发育完善的成年人。许多哑巴因为先失去听力进而失去学习言语的机会。

  然而即使有听力,如果在6岁之前没有学说话,也会成为哑巴——从森林中抱回来的狼孩,尽管对其进行专门教育,也很难使其讲话的事实,可以证实。

  嘶哑可由药物引起

  “哑”字的另一种理解是嘶哑,即说不出话来。有些药物使用不当可影响嗓音,轻则会有咽干,讲话或唱歌困难,重则长期嘶哑,但绝不会影响语言功能。用男性激素如甲基睾丸素、苯丙酸诺龙等可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嘶哑。

  有些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有一些口干的副作用,如用颠茄、阿托品或普鲁本辛治疗急腹症,用异丙嗪(非那根)、苯海拉明治疗过敏性荨麻疹哮喘等,均可有声音嘶哑

  服用过量的温热性中药,如桂枝、麻黄、细辛、肉桂、鹿茸、附子、红参等亦可有咽干及嘶哑等副作用。所幸药物的影响大多数是可逆的,停药后一般都会逐渐恢复。

(实习编辑:张丽娟)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