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妙法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保健 > 养生妙法

春季养生要少睡多动

举报/反馈
2010-05-13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也适合于人的养生活动。春季是万物勃发的季节,适宜的起居作息、饮食调养对一年的精气神的充足、身体的健康、病痛的减轻都至关重要,换言之,春季是养生的关键季节,那么,春季养生要注意什么呢?

  《黄帝内经》中有针对四季养生的专有篇章,《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对春季的养生是这样描述的: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根据《黄帝内经》思想,我们把春季的养生归结为以下五要素:

  春季养生要少睡多动

  一、睡眠要减少

  《内经》要我们在春季应“夜卧早起”,即晚睡早起。过了冬季,白天时间延长,夜晚缩短,按照《内经》的理论,我们也应该顺应这种昼夜的变动规律,适度减少睡眠,增加活动时间。

  因为,人体阳气的生发和闭藏的状态,是与睡眠密切相关的,当我们清醒时,阳气行于表、行于外;当我们入睡时,阳气行于内、行于脏。因此,要想使人体的阳气像自然界的阳气一样能够生发,就要减少睡眠时间,睡眠过多,极易使人体的阳气郁滞体内,不利于“春夏养阳”。

  但古代医家也强调,虽然春季要“晚睡早起”,早起也不要早于鸡鸣的时段,即不要在5点前起床;晚睡不要晚于半夜子时,即不要在晚上11点后再睡,否则,也会对人体健康不利。

  二、运动要增加

  虽然《黄帝内经》对运动并不像西方文化那样重视,但对于春季,提出了“广步于庭”,即要在庭院内大步流星地散步。因为一则可以通过运动长养人体的阳气,因为阳气主动,运动可以产生阳热之气,适度的运动对人体的阳气有长养的作用,运动本身也符合“春者,蠢也,动也”的本意;二则通过观赏自然环境中的新绿,达到疏达肝气的目的,这是春季养生气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为《内经》认为,自然界的各种不同的声色气味均可以入通于人体的五脏,与不同的脏腑存在着不同的入通关系,青绿色是可以入养肝脏的。多看绿色,多运动,可以舒肝养肝。

  当然,这句经文的出现有其相应的历史背景。古代大户人家,往往有很大的庭院或花园。在交通不便利,人们普遍穿着宽衣长袍的情况下,郊外踏青与晨起跑步的锻炼计划可能难以实行,所以在庭院里散步,是一种最为可行的运动方式。

  清代画家高桐轩写的《养生十乐》中有“漫步之乐”,说“起身静步于中庭,或漫游于柳岸花畦,心神焕然爽朗,胸怀为之一畅。”就是说的春季养生方法。其精神实质,都是强调在春天内应有适度的户外运动。

  我们现代人,自然不必拘泥于庭院散步的方式,晨起跑步、郊外踏青、周末放风筝、爬山等,均是极好的运动方式,这对阳气的生发、肝气的疏达,皆有良好的促益作用,可以有效地预防春季的一种多发病——抑郁症的发生。

  三、穿衣要宽缓

  “披发缓形”之意是要披散头发、宽缓衣着,这也是促进人体阳气生发的一种方法。为何要专门对头发和衣着提出要求呢?因为,按照《内经》理论,人体的阳气总是不停地向上、向外发散,同时又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人体十二经中六条阳经均聚集在头面部,因此,头发和衣着的状态便对阳气的生发有一定的影响。要生发人体的阳气,就必须使头部以及外周皮肤处于舒缓、放松的状态。

  在周朝时,男女初成年时,要举行一个仪式,称为“成丁礼”,举行了这个仪式之后,男女两性便具有了应当享有的成年人的权力, 并要履行应尽的义务,这包括订婚、结婚、参加祭祀活动、服兵役、具有人治的权利等。这个仪式的主要象征性内容是改变发型,

  男、女儿时的发式均是自然下垂的,称为“垂髫”,但成年后,就要束发,男子二十时要束发加冠,即将头发绾住后再用“冠”束住。“冠”不同于后世的帽子,是一种头饰,故男性二十被称为弱冠之年。女子年十五束发加笄,表示成年,而一旦结婚,女的还要把头发盘成髻。因此,成年男女平时的头发均是紧箍的状态。

  《内经》认为,这一发式在春季,尤其是春季的晨起应稍加改变,使之处于披散的状态,这样才有助于阳气的升发。“披头散发”总被我们描述为一种不雅的形象,其实这种形象恰恰符合春季养生的要求。

  古人的衣着也有其特殊性,据王力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介绍,我们现在裤子的完备形状和功能,是在东汉时期才形成的。在西汉以及之前的很长时间内,人们或穿类似于我们现代小孩子穿的开裆裤一样的衣服,或穿一种称为“裾”的服饰。

  “裾”多为斜襟的长裙,为遮羞并防止不慎走光,斜襟要在下半身和腰间缠柔多层,使身体处于一种紧束的状态,如1973年长沙马王堆古墓中1号墓的墓主人,是西汉初利苍轪侯夫人辛追,虽身份高贵,且年龄在40岁左右,但同样未着裤子。这样的装束同样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因此,便有了我们《内经》在春季养生要“披发缓形”之说。

  虽然与古代相比,我们现代人的发式与衣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披发缓形”的要求并不过时。现代人头发紧束的并不在少数,女孩子的马尾辫,成年女性的盘头,均是使头发紧束。同样衣着过分紧身的也并不少见,很多女性喜欢通过穿紧身衣、紧身裤来凸现优美的身姿或限制脂肪的增加,但在春季这种衣着就要改变一下,要以宽松、透气为主,这样有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

  四、情志要开心

  作为春季的精神调摄,《内经》的要求是“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即对待小动物类,要少杀生,多放生;对待周围的亲人、朋友,要多给予,多关爱,少索取;对待下属,要多赏赐,多奖励,少惩罚。通过这些行为,意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个人心情愉快,即“以使志生”。

  我们总在说“给予永远比索取快乐”,亦是此意。事实也证明,与周围人关系和睦者,往往心理健康、心情愉快;与周围人的关系紧张者,心理精神则会抑郁。相对于其他方面的养生要求,如睡眠的要求、运动的要求等,《内经》在精神情志方面似乎笔墨尤重,说明春天的精神调摄是所有的养生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环。

  这是由于春季肝气主令,通过良好的精神调摄,可以促进肝气的升发舒达,肝气舒畅则对周身气机的调畅有重要的促益作用,从而维持全身气血的正常运行。

  各种不良的情绪在春季均易伤及肝脏,而春季我们尤其要注意不要“动怒”,因为情绪与五脏之间也有对应入通关系,“怒”为肝主的情绪,暴怒最易伤肝,迫使气血上逆,再与阳气升发的季节相合,极易出现肝阳勃发,而见到头晕目眩,急躁易怒,甚至晕厥等,即相当于高血压病,或脑中风病。

  从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来看,春季确实是脑中风的高发季节。而情绪“郁结”亦为春季的大忌,因为情绪郁结会导致肝气郁而不发,加重全身的郁滞症状,不但使阳气难以生发,而且极易导致抑郁症的发病。

  五、食物要色青绿、味辛甘

  这里说的绿色食物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健康或卫生的天然食品,而是指青绿色的蔬菜,因为青色、绿色是入通于肝的,为养肝气,除眼睛多看绿色的景色外,饮食上也可以多食用一些绿色的蔬菜和水果,以助益肝气的升发。同时,春天阳气上升,有很多人会出现一些火热上扰的征象,绿色的水果、蔬菜还可以清解虚火。

  在五味上,《内经》对于一般人的饮食与肝气异常患者饮食的规定有所不同。一般的健康人,应以辛味为主,食酸要少些。因为辛味主发散,酸味主收敛,因此,辛味符合春季之气的生发特性,而酸味不利于肝的疏泄。据《素问·脏气法时论》所载,小黄米、桃子、鸡肉、大葱等,分别为谷肉果菜中的辛味食品, 除此之外,生姜、薄荷、大蒜、竹笋、豆芽、韭菜、菠菜、荠菜等亦为辛散之物,为春季的宜食之品。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除了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之外,还要多吃些甘甜的饮食, 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甘味气性柔和,可使肝气柔和地生发;同时,甘味能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

  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壮,人可延年益寿。春为肝气当令,肝的功能偏亢,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伤及脾气,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为了预防肝木克土,出现脾胃之气的衰弱,要多食用甘甜的食物,如五谷中的糯米、黑米、黍米、燕麦、大枣,蔬菜中的冬葵、南瓜、胡萝卜、菜花、莴笋、白菜等皆为甘味。因此,甘味食品对于所有的人,都是适宜的春季食品。

  当然,对于某些容易在春季发病的人,如高血压、皮肤过敏等,往往是由于阳气升发太过所致,则要注意饮食方面适度增加酸凉味食物,如乌梅、酸苹果、葡萄、脐橙等,这样可以避免这些疾病的发生。

(实习编辑:刘秀琳)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