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新媒体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保健 > 保健新媒体

改不掉的咬指甲是习惯还是疾病?咬甲癖的危害有哪些?别再忽视

举报/反馈
2022-07-14 17:26:5239健康网

你喜欢啃指甲吗?

Courtney Whithorn是一名心理系的大学生,11岁时她跟着家人移民澳大利亚后,在当地上学,但在学校期间经常被人欺负,遭人排挤。遭受校园霸凌的Courtney只能通过啃指甲“解压”,有时候咬着咬着自己都麻木,没有感觉自己正在啃指甲。

直到这天,Courtney在咬指甲的过程,竟然把自己大拇指的指甲盖整个都咬了下来!从那以后,她的大拇指就没有再重新长回来,而且大拇指指甲和底下的肉开始逐渐发黑。她来到医院就诊,结果显示Courtney拇指上的黑团竟然是肢端甲下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皮肤癌。

医生判断,这与Courtney咬指甲太多,导致整个甲床严重受损,且长时间得不到治疗,最终才恶化成皮肤癌。Courtney Whithorn因为爱咬指甲而发生癌变,这种情况是非常罕见的。 

(图源新晚报)

一、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喜欢啃指甲?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啃指甲的小习惯,啃指甲被称为“咬甲癖”,是一种常见于儿童与青少年的口腔癖好。有心理学家分析称,咬指甲可以暂时逃离、分散注意力,让人感觉到快乐,在痛苦中放松,帮助平衡情绪。

美国有关咬指甲癖流行病学的资料表明:咬指甲多发生在10—15岁发病率在45%左右,7—10岁的儿童中也占将近33%,到了16—17岁,发病率就呈下降趋势,不过35岁以上的成年人仍然存在10%左右的发病率。

 

为什么有人喜欢咬指甲呢?

1、孩童的口欲没有得到满足

咬指甲的习惯,多是在婴儿阶段,吮吸母亲的乳头养成的吮吸习惯,即断乳后吸吮指头转化而来。孩子的口欲期对于外界的探索和表达,都集中在口部,吸吮和撕咬可以带来快乐,当口欲期无法满足,这种行为就会一直延续。

2、背后存在焦虑

啃指甲的核心原因与焦虑有关。不少青少年受到父母严格教育,害怕出错;父母看到孩子咬指甲,又会呵斥,无形中增加焦虑,强化“恶习”。不少孩子没事爱咬指甲,都是作为一种轻松压力,放松身心的方式。

成年人背后也同样有焦虑存在,容易产生无意识地啃指甲行为。美国精神学会将咬指甲这种行为归属于聚焦于躯体的重复性行为障碍的一种,咬甲癖患者一般通过咬指甲来舒缓压力,或者让心情好转。

如果没有对工作、学习、日常生活造成明显影响,咬指甲的行为一般无需就医,可以通过正确引导,慢慢矫正,但若对这个“习惯”熟视无睹,对于身体可能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二、从小就爱啃指甲,这几种后果可能会等着你

一般来说,儿童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咬甲癖的症状会慢慢自愈,只有少数顽固习癖者,会一直延续这种癖好。长期对指甲进行刺激,影响的不仅仅是指甲的美观,身体这些方面也会受到伤害。

1、最直接的影响——指甲受损

牙齿撕咬指甲,会对指甲造成直接的损伤,比如指甲变得凹凸不平、缺损,影响美观,还可能损伤指甲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指甲红肿、疼痛甚至会引起感染。长期的慢性感染,炎症持续刺激,可能发生细胞恶化,最终导致肿瘤的发展。

 

2、间接影响——口腔、肠道受害

病从口入,很多细菌和病毒都是通过手部传染到口腔里的。当我们咬指甲时,粘在指甲上的细菌和病毒就会通过指甲进入口腔,从而引发各种口腔疾病。当细菌顺着口腔,进入肠道、胃部,细菌和病毒又可能会在消化系统中繁殖,对我们的肠道也会造成伤害。

3、看不见的影响——情绪得不到良好的释放

喜欢咬指甲的人大多是与精神压力有关。尤其是成年人啃指甲,多是处在紧张、焦虑、忧郁的状态,便不自觉的通过这些行为来缓解。但同时,人们出现咬指甲的动作,也反映出一些负面情绪波动,感觉到不安和孤独。这种错误的排解方式,使负面情绪无法得到良好释放。

三、这些难以启齿的小爱好,也请你快点改掉

除了喜欢咬指甲,生活中不少人也会有一些不自觉的“小动作”,这些行为看似无伤大雅,但其实稍不注意,很容易产生不良后果。

1、挖鼻孔

经常挖鼻孔,最直接的坏处就是造成鼻腔出血。而鼻子又直接接触外部空气,当黏膜受损,又容易遭到感染,引起呼吸道感染。

2、抠痣

有些人看到脸上、手臂上,冒出来的黑痣,总想抠抠它,希望把它抠掉。虽然大部分的痣都是良性的,但随意抠痣,反复摩擦、刺激,很可能导致色素痣受到刺激,容易发生恶变,导致黑色素瘤。 

很多时候家长发现孩子“咬指甲”的坏习惯,通过惩罚或者呵斥的方式命令他们改正,从来没有去寻找习惯之所以出现的原因。这种压制往往会带来反效果,多观察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是在什么情况,对症下药,以温和的方式来进行纠正。

参考资料:

[1]《专家揭秘:你为什么咬指甲?》.北京晚报健康专列.2015-06-14

[2]《咬指甲的人注意了,这7条危害不容小觑!》.新民中医院.2020-05-28

[3]《担心痣癌变?简单几步自测风险》.中国经济网.2019-09-20

[4]《女大学生一紧张就“咬指甲”,咬着咬着就麻木了,最后被截肢……》.新晚报.2018-09-0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