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抗癌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癌症 > 防癌抗癌

病毒疫苗:肿瘤防治的福音

举报/反馈
2012-11-24 00:41:46家庭医药

  鼻咽癌在东南亚和我国南方的几个省发病率很高,广东、广西更是本病的高发区。发病者92%为30岁以上的人群。本病与很多癌症一样,早期难以发观,晚期难以治疗,病死率很高。对该病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进行治疗,效果很好。因此,及早发现早期患者,对于挽救其生命十分重要。

  为此,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毅教授根据国外科学家提出的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病毒)与鼻咽癌存在血清学关系,进一步研究和证实了EB病毒是鼻咽癌病因之一。在此基础上,曾毅教授不仅创建了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即可检查的简便、敏感的新方法——“免疫酶法”来诊断鼻咽癌,使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从20%~30%提高到80%~90%,并可在5~10年前预测鼻咽癌发生的可能性。曾毅教授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和卫生部级奖励,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充分肯定。

  对多年前的研究成果,曾毅教授却不愿多说。他说:“鼻咽癌和EB病毒的关系,以及EB病毒的筛查和治疗只是肿瘤病毒中一个很小的一部分,现在有很多肿瘤都被证实与病毒感染有关,应该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早期诊断,以预防和治疗肿瘤。”

  多种肿瘤源自病毒感染

  引起肿瘤的原因很多,但是在19世纪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肿瘤只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和微生物无关。1956年,曾毅教授进入北京中央卫生研究院病毒系,从事病毒研究工作。当时,不少动物的肿瘤被证实跟病毒有关,他就开始思索,人的肿瘤跟病毒有无关系呢?

  1960年,曾毅教授开始研究肿瘤病毒(人腺病毒和鸡白血病毒等),1973年开始研究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证明了EB病毒的血清学诊断能有效地用于鼻咽癌的普查和诊断,还证实了EB病毒能够诱发鼻咽癌,是病因。曾毅教授指出:“虽然EB病毒是鼻咽癌的一种病因,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鼻咽癌的发生,遗传因素是基础,EB病毒起主要作用,环境中的促癌物、致癌物起协同作用。环境中有许多促癌物和致癌物,可能与病毒起相互作用,进一步诱发癌症。”

  除了鼻咽癌与EB病毒有关外,已经证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的关系、人乳头瘤状病毒与宫颈癌的关系,曾教授及其带领的实验室更是对多种肿瘤和病毒(包括HPV与食管癌,HTLV与成人T细胞白血病及HHV8与Kaposi肉瘤)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的进展。

  曾教授说:“我们建立了人肝细胞癌变的模型,单纯感染黄曲霉毒素,只有10%发生肝癌,但如果同时有乙型病毒感染,则会有20%的人患上肝癌,患病率增加1倍。”人乳头瘤病毒引起宫颈癌,这已经形成共识。但通过曾教授10多年的研究发现,人乳头瘤病毒除了引起宫颈癌,还与食管癌有关。通过将人乳头瘤病毒的癌基因感染胎儿食管的上皮细胞,发现上皮细胞永生化和癌变。

  曾教授还说,部分胃癌有7%~10%也与EB病毒有关,有20%的贲门癌发病与人乳头瘤病毒有关。

  筛查病毒,让肿瘤及早显形

  明白了病毒和肿瘤的关系,那么,是不是可以应用与鼻咽癌发生有关的病毒标记做癌症早期诊断呢?答案是肯定的。曾毅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末建立的免疫酶法,就是诊断鼻咽癌的一种方式。如今只需滴两滴血在纸片上,寄到实验室就可进行鼻咽癌的诊断。人乳头瘤病毒可以通过宫颈刮片检查。应用与肿瘤有关的病毒标记,可以让肿瘤及早显形,早期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以鼻咽癌为例,曾毅教授介绍说,血清学普查,可以查出患鼻咽癌的可能性,然后通过临床检查,就可以进一步追踪,追踪10年,甚至20年。通过追踪,可以使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从20%~30%提高到70%~80%。在没有普查的时候,来医院就诊时,70%~80%都是晚期患者。

  病毒疫苗,肿瘤防治的福音

  筛查出病毒后,并不是只能“眼睁睁看着”,有关对抗病毒的疫苗正在运用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当中。乙肝疫苗的普及,将会让乙肝的感染率得到明显的控制,最终可以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宫颈癌疫苗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初步试验证明可以预防HPV的感染和癌症的发生。

  目前,曾教授已经研制出EB病毒疫苗,这种疫苗能在动物(小鼠和猴)产生很好的特异性细胞免疫,有可能用于预防肿瘤的发生。

  “对于鼻咽癌,局部治疗是容易的,但很容易转移。若晚期有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再想局部治疗就很难了,这时疫苗就可以显示出它的作用。”曾毅教授介绍,有一种治疗性疫苗,可以在鼻咽癌患者进行普通放射治疗后加用,能提高特异性细胞免疫力,可能把残存的肿瘤细胞消灭掉,有效地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远处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了解病毒,不再恐慌

  2003年,一场与SARS(非典)病毒的大战,至今想起来,老百姓仍感到心有余悸。如今,又有这么多肿瘤被证实与病毒感染有关,会不会让人们产生对病毒的恐慌呢?

  对此,曾教授认为,“为此而带来恐慌实属不必。”首先,虽说病毒是引起肿瘤的一种病因,但并不是说一旦感染病毒就会引起肿瘤。在已知的和病毒有关的肿瘤当中,如果有病毒感染,一般还要有其他因素(如遗传、致癌物和促癌物),才会患上肿瘤。

  曾教授还说,SARS带来的恐慌,主要基于人们当时对引起SARS的冠状病毒不了解。今天,宣传病毒和肿瘤的关系,介绍医学研究在病毒和肿瘤方面的进展,就是要让老百姓了解病毒,了解它的危害,了解它和肿瘤的关系,了解它的筛查方法,以及了解如何对付它们,是让老百姓远离恐慌的最好办法。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