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常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癌症 > 癌症常识

身体这4个地方发黑发黄,可能是肝癌给你的“警告”

举报/反馈
2022-11-24 17:53:4839健康网

52岁的徐大爷在三个月前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在确诊时病情已经发生了全身其他组织的转移,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

在确诊前,徐大爷是个十足的酒蒙子,几乎每顿饭都要配上2两白酒,任谁劝他都改不了,他觉得不喝酒吃饭都不香了。

家里人看他这样常年喝酒,十分担心他的身体健康,想着带他去医院体检,但徐大爷不乐意去。他觉得自己能吃能喝,身体肯定没毛病,去医院查反而会查出问题。

直到三个月前,徐大爷身上出现了异常的黄疸表现,先是眼睛变得微微发黄,后续连身上的皮肤也全部变黄了,这时他才觉得情况不对,去医院一查已经是肝癌晚期。

如若徐大爷可以早些去医院检查,也许病情也不会发展至此,但现在说什么都为时已晚了。在肝癌来袭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异常表现,具体有哪些呢?

这4处发黄发黑,暗示肝癌已找上你

脸色发黑:肝功能衰退时,对于体内的黑色素无法及时代谢,大量的黑色素对堆积在脸部,继而让患者出现面部发黑的情况,尤其是眼下皮肤较薄的位置,发黑会更加明显。

尿液变黄:人在喝水量少的情况下,会有尿液变黄的症状,但在喝水之后即可缓解。

一些罹患肝病的患者,由于肝脏的代谢功能下降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这些胆红素会进入到血液内,继而随着尿液排出体外,让患者的尿液持续变黄。

眼睛发黄:肝脏功能异常会导致患者体内胆管排泄受阻,大量的胆汁无法排泄后会随着血液循环流向身体各处,最早会引起眼睛的巩膜黄染。

皮肤发黄:肝癌患者的皮肤出现发黄也是由于胆红素沉积所致,当全身皮肤均出现黄染时,说明病情已经较为严重了。

出了上述的几个症状外,肝癌还会引起患者出现食欲不振、蜘蛛痣以及肝区疼痛等症状,当发现身体出现上述的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值得提醒的是,当身体患上癌症时,还可能会引起这两个异常的“黑色”变化。

体内有癌,也要小心这2个部位变黑

大便发黑: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粪便颜色会受到摄入食物的影响,当摄入含铁量较高的食物时可能会引起粪便发黑,但在改善饮食模式后即可缓解。

一些罹患肠癌、胃癌的患者,由于体内的癌细胞缺血、坏死、脱落等,继而让粪便的颜色变黑,还有些肠癌患者出现黑便是由于粪便摩擦病灶导致的溃破出血。

罹患癌症的患者,在出现黑便的同时往往还会有消瘦、乏力、食欲不振以及腹胀等症状存在。

皮肤长黑痣:黑痣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的,根据个体的差异数量有多有少。日常我们需要警惕的一些处于经常被摩擦、日光照射的部位,如头面部、手上、腰侧、私处等位置的。

同时,还需要注意直径>5mm、形态不规则、颜色发白/发红、近期有增大表现以及与周围皮肤边界不规则的痣体,这些黑痣发生恶变的可能性较大,一旦发现要及时去皮肤科就诊。

想要预防癌症发生,除了要多观察自己的身体表现外,还需要做好这几件事。

预防癌症,做好4个“不”

1、不要“懒”

不少人在生活中特别懒,能躺着绝对不坐着、能坐着绝对不站着,长期久坐不动缺乏运动会让身体很受伤,还会增加肥胖的几率,而肥胖容易诱发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发生。

日常一定要坚持进行运动,建议每周进行不少于150分钟的运动。另外,还需要定期进行体检,不要“懒”得去体检,体检可帮助及时发现身体的异常。

2、不要“憋”

憋尿也是不少人身上存在的不良习惯,长期保持这种习惯会让肾脏和膀胱很受伤。膀胱内蓄积的尿液容易滋生细菌,细菌会逆行向上导致肾脏健康受到威胁,也容易诱发膀胱癌发生。


3、不要“熬”

“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是年轻人身上存在的通病,长期熬夜会导致身体内的生物钟紊乱,容易因此而导致各脏器功能受到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也会因此而下降,继而导致身体患病的风险增加。

4、不要“省”

一些老一辈的人生活十分节俭,当发现食物发霉之后会选择去掉发霉部位继续食用,这个做法十分不可取。

发霉的食物很可能已经被黄曲霉素污染,一些看起来好的部位也可能已经被污染。摄入含有黄曲霉素的食物后,会导致身体中毒,还可能诱发癌症发生。

癌症的发生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要想预防癌症,一定要从生活中的细节去做出改变!

参考资料:

[1]《肝癌都是“拖”出来的,皮肤有这5种迹象,肝脏可能扛不住了!》.知乎-肝病医生潘运华.2022-07-20

[2]《脸上出现这三种变化,多半是肝癌,四类人最好去检查一下!》.知乎-肿瘤科刘院生.2022-07-07

[3]《癌症怎么来的?哪些因素易引发?该如何预防?》.科普中国.2022-03-0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