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促排期卵泡萎缩可能是卵泡黄体化未破裂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垂体腺瘤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治疗。
1.卵泡黄体化未破裂综合征
卵泡黄体化未破裂综合征是指卵泡成熟后未能破裂排出卵子,导致卵泡萎缩的一种病理状态。此时卵泡内的卵子并未被释放出来,无法受精形成胚胎。针对此病状,可以遵医嘱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进行促排治疗,如注射用尿促性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
2.高泌乳素血症
高泌乳素血症由多种原因引起,可导致雌激素水平下降,影响卵泡发育和排卵,进而出现卵泡萎缩的情况。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甲磺酸溴隐亭片、甲硫氨酸呱啶片等药物以降低催乳素水平,改善症状。
3.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反馈性地抑制下丘脑分泌TRH和垂体TSH的分泌,使FSH和LH分泌减少,从而影响卵泡发育和排卵。补充外源性甲状腺激素是主要治疗方法,常用药包括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等。
4.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生殖内分泌代谢疾病,由于雄激素升高、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样改变等特征,表现为雄激素升高、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样改变等,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肥胖,所以会出现卵泡不破的情况。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片、醋酸氯地孕酮片等药物来调节月经周期并诱导排卵。
5.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压迫垂体组织,导致FSH、LH等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影响卵泡发育和排卵。手术切除肿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例如经鼻蝶微创垂体瘤摘除术、开颅垂体瘤切除术等。
建议关注月经周期的变化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生殖系统疾病的症状,如腹痛、阴道异常出血等。必要时,可以通过超声波检查、激素水平检测和盆腔磁共振成像等方式进行进一步评估。
副主任医师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妇产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妇产科(本部)
副主任医师
兰州陇大医院 性功能障碍
副主任医师
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 不孕不育
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二医院 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