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专家:如何尽早发现“肌无力” 及时就医?

  肌无力是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所致之慢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受累的骨路肌肉极易疲劳,经休息和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后部分恢复。

  重症肌无力在一般人群中发病率为8~20/(10万人口·年),患病率为50/10万,目前在我国患此病人数约为70万,每年约增加12~28万,全世界MG患者约有700万,每年增加约100~210万。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近10余年来,本病的发病人数有明显增加趋势,原因可能与环境污染、生活压力增大有关。

  患有肌无力的患者如不加以重视有可能发展为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是世界上公认的是十大难治疾病之一,医学上有“不死的癌症”之称,治疗起来非常有难度,单纯靠西医是没有办法治愈的。

  重症肌无力是目前发病机制最为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经解放军309医院肌无力治疗中心粟教授及多位专家多年的研究,现在用壮医、中医、西医相结合的方法,使重症肌无力不再是绝症。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壮中药合剂是解放军第309医院重症肌无力治疗中心粟盛祥教授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研制而成,结合西医治疗可以治愈重症肌无力。

  根据粟教授多年的临床患者观察发现,患有肌无力的患者在发病早期一般具有以下几种症状

  1、具有反复性。患有肌无力的患者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骨骼肌稍经活动后即感疲乏,短时休息后又见好转。症状通常晨轻晚重,亦可多变。病程迁延,可自发减轻缓解。

  2、具有病态疲劳性。进一步的特征则表现为在活动后肌肉疼、运动障碍、活动受限,四肢上举和下蹲步行困难,吞咽、呼吸困难等;

  3、严重的眼外肌受累。肌无力症状全身所有横纹肌均可受累,受累肌肉的分布因人因时而异,颅神经支配的肌肉特别是眼外肌最易累及,常为早期或唯一症状;轻则眼球运动受累,多呈不对称性眼睑下垂,睁眼无力、斜视、复视、有时双眼睑下垂交替出现;重者双眼球固定不动。

  4、易复发性。感冒、情绪激动、过劳、使用麻醉、镇静药物、手术等常使病情发作或复发,对大多数女性来说月经来潮、分娩等亦可发作;

  粟教授还提醒患者,除了及时发现或预测患病的可能性外,一定要定期到医院做相关检查。如不注意发展到晚期将有可能导致全身型患者,即重症肌无力。可有肩胛带肌、肱二头肌、三角肌和股四头肌等的萎缩。

  下面,粟教授还提到关于提前尽早自我观察检测是否患有肌无力症状的一些宝贵经验:

  1、 检测疲劳的可能性发生是否具有反复性,循环性。

  因为肌无力的这种症状的发作症状通常是晨轻晚重。因此这也是观察判断此病的主要方式之一。例如眼睑下垂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症状一般是早晨起来的和正常人一样,眼睛可睁的大大的;可是在经过几个小时候,上眼皮不由自主的下垂;到了黄昏或晚上更甚,甚至连眼睛也睁不开。判断这类症状的方法即使将每天发作的时间段记录

  下来,观察大约1-2周。如果每天的发作的时间段波动呈现一定的规律性,那么可将症状预判为肌无力,最好尽快找相关的医师咨询。

  2、检查是否具有无病态疲劳性。

  病态疲劳性是肌无力的判断要点之一,而且是诊断肌无力的必要条件。所谓病态疲劳是指过早出现疲劳。而一旦具备这种症状的人在家中学会自我检测,那么就可以提前判断是否患有肌无力病症。

  (1)睁眼:持续用力睁眼,看上眼皮出现过早疲劳下垂的时间和程度。(2)闭眼:持续用力闭眼,看是否因为眼部肌肉疲劳导致上下眼皮合不到一起而出现白眼珠。(3)平举:观察双手维持90°状态平举的时间。(4)抬头:观察45°抬头状态维持的时间。(5)抬腿:观察抬腿60°最长维持的时间。(6)蹲站:连续蹲站的最多次数。

  以上所述疲劳检测的正常标准为:睁眼的最长持续时间为60秒,上下眼皮的距离要大于等于10毫米;闭眼的效果是连睫毛都能毛魔在眼皮中;平举、抬头、踢腿的时间要大于2分钟;蹲站次数要多于十次。若有2项或者多项上述不同情况的出现,那么就有患得肌无力的嫌疑。

  3、新式的明性验阳性。此项需要具备上述两项的一项或同时具备两项时需要到神经内科找医师检验。

  最后,粟教授还提醒患者:肌无力的病症需要及时处理及时治疗,早发现、及时处理时治愈肌无力的最佳方式。

  专家介绍:

  粟盛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重症肌无力治疗中心主任。从1990年初开始潜心研究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经过大的临床实践,运用壮医、中医、西医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最先经他用上述方法治愈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现在已有近20年未见复发。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黄彬)

2009-08-19 01:22:00浏览7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