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救灾一线的感动,朝阳医院救护队日记——朝阳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 郝伟」
“郝医生、何姐,您们辛苦了!小张现在病情平稳,肾功能有所恢复,每日尿量1300-1400毫升左右。谢谢,我们会永远记住您们的!”这条信息是我们5月18日第一天转运的16岁羌族女孩张桂芬的妈妈发给我的。
5月18日,我们北京急救队第一天开始接受转运病人的工作。我们的任务是从成都驻地出发,到绵阳接病人后转往重庆。早上10点出发经过2个小时车程,我们来到绵阳市404医院。由于余震不断,大部分病人都住在地震棚里,条件比较恶劣。伤员的数量已远远超出医院的诊疗能力,这里的医护人员有的已连续工作几天几夜,脸上尽显疲惫。

(朝阳医院郝伟医师在转运病人,三张笑脸定格的瞬间,构成了人间最美的画面)
转运现场紧张有序,伤员被志愿人员依次抬到等候的救护车上。这时,几个志愿者用担架抬着一名小女孩来到我们车前。当志愿者准备将她抬上救护车时,负责转运病人的一位主治医师突然拦下了他们。我问其原因,他说:“这个女孩是在地震中被倒塌的房屋砸伤,目前诊断是挤压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肋骨骨折,肺损伤。因伤情较重,转运路途很远,所以不适宜转运。”家属和志愿者无奈的将小女孩抬到了一边。
我转头望去,那个小女孩正在用无助的目光注视着我。我不禁走到小女孩的担架前,问道:“小姑娘几岁了?”
“16岁。”她用浓浓的四川话回答。
“你在哪个学校上学呀?”
“北川中学。”
噢!我的心里一震。那个在大地震中死亡1千多名学生的北川中学,曾引起胡总书记和温总理高度重视,并亲自视察过的学校。
“你们班的同学好吗?”
“我们班70多个同学只剩下10几个了。”小姑娘用接近哽咽的声音回答。
她的话让我心里一紧,看着她充满渴望和祈求的眼神,我突然想起了昨晚王辰院长给我发来的一首诗《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让妈妈陪你走……”难道就这样让她走上去往天堂的路吗?那里的路真的会很黑!不能,绝不能!我们不能丢下她。
我要来小姑娘的病历和CT片,仔细阅读,发现她目前每日尿量只有600毫升左右,血钾也在不断升高,这都是急需透析治疗的特征。在经过仔细查体后,我找到急救中心负责伤检的总指挥罗教授,向他提出转运这个女孩的请求并向他详细汇报了这个病人的情况,同时告诉他我们的急救车设备齐全,装备良好,有能力转运这个病人。罗教授看完病历后,也认为这个病人急需透析治疗,考虑到我们的医护人员都是来自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的,经验比较丰富,终于同意了我的请求!罗教授用热切坚定的目光望着我说:“我相信你们。”
当我再次来到小女孩身旁告诉她的家人指挥部同意转运的消息后,她们千恩万谢,泣不成声。我知道这一路责任的重大。一路上,我们给予了她心电监护,吸氧等对症治疗。两位司机师傅一人看路,一人开车,把车开得稳稳的。在护士何海璇的精心呵护下,小女孩沉沉地睡了。
经过近10几个小时的路途,我们终于来到重庆新桥医院。当看到小女孩被接诊的医护人员推向病房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默默地祈福,祈福她早日康复,祈福她幼小心灵的创伤早日弥合,祈福四川人民能在责任特大自然灾害中再次雄起。
第二天,女孩的叔叔于发信息告诉我们孩子已经安排于当日下午透析治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