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是用来治慢性病的”——这是很多人对中医中药最严重的认识误区。若中医中药无法治疗急症,那么中国人又是如何在历史上一次次瘟疫流行中劫后余生、繁衍至今的呢?“祛邪外出”就是中医应对急症的大法之一。在中医学者、中医文化传播专家佟彤的新作《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一书中,就为大家介绍了四种经典驱邪中成药。
牛黄清心丸——当你心力交瘁时
最早出处: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使用历史:930年
整体药性:寒
功能主治:清心化痰,镇静祛风。用于痰热上扰引起的胸中郁热,惊悸虚烦,头晕目眩,中风不语,口眼斜,半身不遂,言语不清,神志昏迷,痰涎壅盛等症
典型征象:急火攻心导致的头晕目眩,神志不清
精彩内容摘录:
古:久考未中的范进,突然得知自己中了举人。于是,“看了一遍,又念一遍,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接着又“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着往门外飞跑,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直到被岳父扇了个大嘴巴,才慢慢清醒过来。
今:一位病人,四十来岁,平素身体很好,无基础疾病。突一日,公司因年底资金链断裂面临危机,着急好几天后,他变得思维混乱,语无伦次。入院后,中医诊断“心火”太盛。服牛黄清心丸两丸,到傍晚,逐渐清醒。
这两个例子一古一今,一喜一悲,看似迥异,其实有着一个共通点,就是强烈的精神刺激。不论是喜讯还是噩耗,只要是过分的精神刺激,只要引起情绪的波动,都可以导致精神乃至躯体出现问题。牛黄清心丸即可视为中医的“精神类药物”,用于比较轻微的精神异常的治疗。
中医里说,就是典型的痰热、心火上扰。中医所说的“心”,不单只是心脏的物质结构,还包括精神、思维、意识。所谓“清心”,就是帮助恢复正常意识的作用。
本节其他精彩内容:
1、心火还有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症状,就是长口疮。长在口腔哪个部位的口疮才是心火所致呢?
2、很多人嘴里嚷嚷着减肥,也确实没断过减肥,可是面对美食也没少吃过。旺盛的食欲与“心”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3、近年来“一丸难求”的安宫牛黄丸是否真的有神效?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