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北京 > 经验分享

止痛药可引起胃出血 用药应遵医嘱

举报/反馈
2012-03-01 11:17:00生命时报

  身患风湿性关节炎的韩大爷,每天必看的电视节目是天气预报。“如果两天后是阴天或者下雨,我就得再去买点芬必得备上用。”韩大爷因为剧烈的胃痛和黑便刚刚住进医院,医生在检查后发现,韩大爷胃内出血,很可能是因为长期吃止痛药引起的。

  冯女士有着同样的用药习惯。15岁开始受痛经困扰的她,头两年每到疼痛最严重的时候,就靠暖水袋、红糖水熬过那两天,直到有一次听闺蜜的推荐吃了一粒止痛药,一小时后疼痛消失了,摆脱多年困扰让她兴奋不已。自那以后,她的手边就离不了止痛药。当向她询问是否出现过胃痛,并告诉她长期吃止痛药可能伤胃肠时,她的表情有些意外地回答:“偶尔会有,不会是吃药引起的吧?”

  在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教授的诊室里,与韩大爷、冯女士有相同经历的人不在少数。“我国3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疼痛,”樊碧发教授介绍,疼痛的类型很多,不少人没弄清疼痛的原因就自行长期吃止痛药,从而出现胃肠损伤,甚至影响肝肾功能。《生命时报》曾联合39健康网就“您吃过多少种止痛药”进行网络调查。在参与调查的近1万名网友中,81.32%的人“家里常备有1—2种止痛药”、75.61%的人“自己到药店购买和服用过止痛药”,却有近八成人不知道止痛药的副作用。在亚洲首个针对慢性疼痛患者自我用药习惯的调查结果显示,约六成慢性疼痛患者在自行使用止痛药。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80%的人出现疼痛、感冒等不适症状时会自行买药治疗,购买最多的就是止痛药。

  老百姓能买到的止痛药主要是指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芬必得是其缓释剂型)、吲哚美辛、双氯芬酸、萘普生、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在推荐剂量下使用上述药物通常是安全的,这也是为何它们中多数都有非处方剂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焰生教授强调,但如果不经医嘱长期大量使用,就会给患者带来不少危害。

  胃肠不适。几乎所有非甾体抗炎药说明书中,最先提示的不良反应都是上腹不适、恶心、饱胀、嗳气、食欲减退等。严重时可能发生胃出血。

  肝功能异常感冒药里常会加入对乙酰氨基酚,它能缓解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在2011年1月发布公告,限制对乙酰氨基酚在处方药中的剂量,同时要求在药品说明书上增加其可能导致严重肝损伤的警告。

  慢性头痛。瑞典哥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调查了4.5万人用药习惯后发现,服用止痛药引起慢性头痛的情况非常普遍。

  中风瑞士伯尔尼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期大量服用布洛芬的患者,中风危险增加3倍,还会明显增加心脏病发作和死亡风险。

  “最后提醒大家,有些疼痛服非甾体抗炎药是无效的。”樊碧发教授强调,例如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带状疱疹神经痛糖尿病外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它们是由神经损伤或躯体感觉系统发生障碍引起的而非“炎症”,因此布洛芬等“抗炎药”无法缓解这种疼痛。应该去疼痛专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普瑞巴林等药物治疗。

(责任编辑:王辉)

樊碧发主任医师疼痛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