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婴儿时期接种卡介苗以防结核病

  结核病过去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也可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

  传播途径:活动期的排菌(也就是痰涂片阳性或者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但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主要症状:结核病多为缓慢起病,长期伴有疲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有月经紊乱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有高热、畏寒、胸痛、呼吸困难、全身衰竭等表现。肺结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丝。结核杆菌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可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消瘦、腹泻便秘交替,还可有血尿脓尿脾大贫血以及妇科疾病的症状等。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是与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群;机体对结核菌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如幼儿、老年人、营养不良、尘(矽)肺、糖尿病患者、HIV阳性或者艾滋病人等群体是重点人群。

  预防措施: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加强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对于婴幼儿应按时接种卡介苗,以获得免疫力。其次,应注意房间通风,避免与已确诊的传染性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再次,应积极、有效地治疗糖尿病、矽肺百日咳等容易诱发结核病的基础疾病。

(责任编辑:王辉)

2012-03-29 16:59:00浏览1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方霖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胃食管反流吐血
胃食管反流吐血可能是由于食管出现炎症、食管黏膜受到损伤、胃癌等原因所导致,患者应在明确病情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1、食管出现炎症 当患者自身抵抗力较低或是经常处于细菌多的环境中,则会引起食管炎症,患有食管炎症的患者会出现食管部位疼痛、红肿等症状,在炎症受到刺激或吞咽时,则会引起胃食管反流吐血。此时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消炎药物来治疗,如头孢拉定、头孢唑林等药物。若药物对患者的病情无法起到治疗效果,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常见的手术如食管切除术等,当原发疾病治愈后,患者胃食管反流吐血的症状也会随之消失。 2、食管黏膜受到损伤 若患者长期食用辛辣、冰冷的食物,则会刺激到食管黏膜部位,导致食管黏膜部位出现损伤,患者此时吃东西或是喝水,则会引起胃食管反流吐血的现象。此类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药物进行治疗。若吐血的症状较为严重,应及时给予输血治疗。 3、胃癌 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吐血的症状也可能是由胃癌所引起,胃癌是一种胃部的恶性肿瘤,在晚期时,会出现呕吐鲜红色或者暗红色的血液这一症状,还会伴随出现难以下咽、食欲不振等症状,患者若存在这些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胃癌的患者可以通过放疗、化疗或服用靶向药物等方式来控制病情,常见的靶向药物有雷莫芦单抗、曲妥珠单抗等。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