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克服两个障碍 多一小时优质睡眠

  一个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觉中度过的。充足的睡眠对于人体健康尤为重要。睡眠是维持我们正常人体机能的重要生理活动。但平时我们对于睡眠的重视还是不够,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睡眠逐渐成为生活中比较令人头痛的问题,学童学习负担重,睡眠时间少;年轻人社交生活多、竞争压力大,睡眠质量差;老年人白天零碎睡眠不少,晚上却睡不着。更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患上了睡眠障碍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一觉好眠比吃一顿大餐更难得,成年人中大多数人都有或者曾经有过睡眠方面的问题。北京同仁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韩学青主任说,根据中国睡眠学会的调查,目前中国内地成年人失眠患病率已经达到57%,工作人群中有65%存在着睡眠障碍,这个比例已经远远超过欧美发达国家,而且,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这一数字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由失眠引起的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发病率也节节升高。

  好睡眠就是第二天不犯困

克服两个障碍 多一小时优质睡眠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学龄期儿童每天需要的睡眠时间为9~10个小时,成年人每天要保证有7~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老年人则可以缩短到5~6小时。但这个时间是在保证充足睡眠以及睡眠质量良好的情况下的最佳睡眠时间,在现实生活中不能生搬硬套。比方说,拿破仑的睡眠时间就很短,每夜只睡3~5个小时,同样睡眠短的还有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但也有些人睡眠时间是比较长的,比如说著名的哲学家康德,据说他每天要睡够10个小时才行。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确定自己究竟睡多尝试时间才够呢?韩学青说,不同的生命阶段有不同的睡眠需求,衡量自己睡眠是否足够的一个主要的标准就是在第二天不觉得想睡。

  生活中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异态睡眠障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作性睡病不安腿综合征等等。目前在医院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是失眠症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失眠多因心理问题

  失眠是在有充分睡眠机会和良好睡眠环境的前提下出现的,判断的依据是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症状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容易醒、多梦、早醒等,睡眠后不能恢复精力、睡眠质量不高也是失眠症的一种表现。随着失眠症状持续时间的增加,患者精神方面的负担也在增加,并逐渐影响到日常生活。不过,韩学青指出,只是一晚两晚的睡不着并不等于患上了失眠症,失眠症的判断要根据病程来决定,只有失眠情况持续一个月以上,并且每周出现3次以上的失眠症状才能按照失眠症来处理。

  失眠次数少,时间短一般不认为是失眠症,在生活中引起我们失眠的原因有很多,按照轻重不同,处理方式也有差别。偶尔发生的的失眠对生活质量影响比较小,在生活中注意调整就能恢复正常,这种情况属于轻度失眠。如果每晚发生,影响生活质量,并且出现一些情绪反应如焦虑、疲劳、易怒等问题时,可能已经是中度失眠。到了每晚都失眠,焦虑、易怒等情绪表现突出的时候属于重度失眠,这时候应该尽快找医生寻求帮助。

  引起失眠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心理生理性失眠。心理生理性失眠是由于心理引起的生理性失眠,在女性群体中非常多见,往往是由于过分重视睡眠问题反而引起睡眠障碍。这一类型的患者,在青年时期就会表现出睡眠质量差,到了中年期会逐渐增多,在精神紧张或者情绪激动时就会表现得特别明显。症状表现为一到睡觉时间就会习惯性觉得自己会失眠,精神紧张、入睡困难。这类人群的睡眠常常是日夜颠倒,即使睡着了也容易醒。

  其次是精神疾病相关的失眠,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有明显的早醒表现,并且早晨起床时抑郁正传股较为明显,到午后就会有改善,这类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物后睡眠状态也能得到改善。失眠症与抑郁障碍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慢性失眠能够引发抑郁,反之,抑郁也是失眠的重要原因,有三分之二的医院患者伴有入睡困难、早醒等失眠症状。此外,即使在抑郁治疗成功后,失眠仍然会继续存在,这种顽固性的失眠也会影响抑郁患者的治疗。

  焦虑障碍相关性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和容易惊醒,常常会谨慎紧张,心慌、恐惧等负面情绪,有些患者还会出现一些运动型焦虑,表现为肌肉紧张、不安,随着病情的延续,还有可能出现植物性焦虑症状,如心悸、胸闷、多汗等等。这时往往需要服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才能改善症状。

  

2012-03-21 13:37:00浏览5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郑雅格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焦虑症状出现如何迅速缓解
焦虑症状出现时会给人带来不适,通常可以通过深呼吸、转移注意力、渐进性肌肉松弛法、接触自然、营造舒适空间等方法帮助缓解。1、深呼吸: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使腹部膨胀,然后再缓缓地呼气,重复几次。深呼吸能调节呼吸频率,影响自主神经系统,让身体从应激状态恢复到平静状态,缓解焦虑带来的紧张感。2、转移注意力:可以尝试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影、阅读书籍等。将注意力从引发焦虑的事情上转移开,能让大脑从紧张的状态中暂时解脱出来,使情绪得到放松。3、渐进性肌肉松弛法:从脚部开始,先紧绷脚部肌肉几秒钟,然后突然放松,感受肌肉的紧张与松弛的差异,接着依次对小腿、大腿、臀部、腹部、胸部、手臂、肩膀、颈部和面部的肌肉进行同样的操作。这种方法能帮助身体放松,减轻肌肉紧张,进而缓解焦虑情绪。4、接触自然:如果条件允许,到户外公园、花园等地方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欣赏自然景色。自然环境能让人感到平静和舒适,降低焦虑水平,其宁静的氛围和丰富的视觉刺激可以舒缓紧张的神经。5、营造舒适空间:待在自己觉得舒适、温馨的房间里,调暗灯光,播放轻柔的音乐,或者使用香薰等。舒适的环境可以给人带来安全感,帮助放松身心,减轻焦虑症状。当焦虑症状出现时,要及时察觉自己的情绪状态,不要忽视或压抑焦虑。平时也可以通过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等方式来增强心理韧性,预防焦虑症状的频繁出现。如果焦虑症状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帮助。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焦虑引起的肠易激综合征吃什么中成药
焦虑引起的肠易激综合征可服用逍遥丸、解郁安神颗粒、四磨汤口服液等中成药来进行治疗。焦虑情绪是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诱因之一,患者常伴随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1、逍遥丸:逍遥丸是一种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作用的中成药。其主要成分包括柴胡、当归、白芍等,能够缓解肝气郁结所致的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状。对于焦虑引起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逍遥丸可通过调节情志,改善肠道功能,从而缓解腹痛、腹泻等症状。2、解郁安神颗粒:解郁安神颗粒主要用于治疗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其成分包括柴胡、大枣、石菖蒲等,具有疏肝解郁、安神定志的功效。该药物能够缓解患者因焦虑导致的失眠、多梦、心悸等症状,进而改善肠道功能,减轻肠易激综合征的消化道症状。3、四磨汤口服液:四磨汤口服液由木香、枳壳、乌药、槟榔等中药组成,具有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肝郁气滞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尤其是那些伴有大便干结、腹痛腹胀等症状的患者。四磨汤口服液能够调节肠道平滑肌的收缩,改善肠道功能,从而缓解患者的消化道症状。针对焦虑引起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注重心理调适。患者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冥想、瑜伽等方式来缓解焦虑情绪,从而减轻肠道症状。同时,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可能刺激肠道的食物如辣条、麻辣火锅等,也是缓解症状的重要措施。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郑雅格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焦虑症躯体化障碍有哪些症状
焦虑症躯体化障碍是指焦虑情绪以躯体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其症状主要体现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1、神经系统症状:常表现为头晕、头痛,疼痛程度和性质不一,可为胀痛、刺痛或隐痛等,可能会在紧张或焦虑情绪加重时发作或加剧。还会有失眠症状,如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早醒等,导致睡眠质量严重下降。部分患者会出现肢体麻木、感觉异常,像蚁走感、烧灼感等,仿佛有东西在皮肤上爬行或皮肤有发热感,但实际并无外部刺激。2、心血管系统症状:可能出现心慌、心悸,自觉心跳加快、不规律或有强烈的心慌感,在安静状态下也可能明显感觉到心跳异常,有时会伴有胸闷、胸痛,胸部有压迫感或紧缩感,疼痛可呈放射性,向左肩、左臂等部位扩散。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血压波动,紧张焦虑时血压可能升高,伴有头晕、头胀等不适。3、消化系统症状:常见食欲减退,对食物缺乏兴趣和欲望,进食量明显减少,即使面对平时喜欢的食物也没有胃口。还会有恶心、呕吐感,尤其是在情绪紧张时,这种感觉会更加明显,可能会频繁出现干呕或呕吐。此外,可能出现腹胀、腹泻或便秘等肠道功能紊乱症状,肠道蠕动加快或减慢,导致大便性状和频率改变。焦虑症躯体化障碍的症状多样且复杂,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心理评估。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和改善躯体症状。同时,尝试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也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怎样才能走出焦虑、抑郁的困境
要走出焦虑、抑郁的困境,可从心理调节、社交互动以及药物辅助等方面着手。1、心理调节:学习情绪管理技巧,通过深呼吸、冥想、正念练习等方式,专注当下,缓解焦虑情绪。当感到焦虑、抑郁情绪袭来时,做几次深呼吸,用腹部呼吸,缓慢吸气使腹部隆起,再缓缓呼气,重复多次,能帮助放松身体,平静思绪。积极的自我暗示也很重要,每天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些正面肯定,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重塑自信,增强心理韧性。2、社交互动: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亲朋好友保持密切联系,分享生活点滴。社交支持能提供情感慰藉,当遇到困难或情绪低落时,与他人交流可获得不同视角和建议,缓解内心压力。参加兴趣小组、志愿者活动等,结识志同道合的人,拓展社交圈子,丰富生活内容,增强归属感和价值感,从而改善焦虑、抑郁状态。3、药物辅助:若焦虑、抑郁症状严重,经医生评估后,可能需药物治疗。例如舍曲林,其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增加大脑中5-羟色胺的浓度,调节神经递质平衡,改善情绪状态,减轻焦虑、抑郁症状。但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建议患者正视焦虑、抑郁情绪,不要逃避,及时采取行动应对。在自我调节过程中,要有耐心,改变不会一蹴而就,持续坚持才能看到效果。严格按医嘱使用药物,定期复诊,向医生反馈治疗效果和身体反应,以便调整治疗方案。若进行心理治疗,积极配合治疗师,认真完成布置的任务。保持积极心态,相信通过自身努力和外界帮助能够走出困境。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