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收缩毛孔的8个注意事项

  毛孔是我们肌肤的呼吸器官,须知肌肤不能不呼吸,如果堵塞毛孔,则会引起诸多的肌肤问题。但是毛孔也是白皙妆容的罪魁祸首!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收缩毛孔的八个注意事项吧!还你一个白皙肌肤。

  8个收缩毛孔的注意事项:

  1、莫要神经质频繁洗脸

  控油并非将油脂全部清洗掉就可以。许多人到了夏天就会忍不住经常洗脸,希望可以越洗越不油。事实上,正常肌肤的油脂和水分分泌应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如果只是简单地将肌肤表面的油分洗去或者吸掉,会造成水油分泌不平衡,反而会刺激皮脂腺分泌更多的油脂。

  从这个意义上说,补水是控油的关键。因此选择控油产品时除了强调控油的效果,还必须考虑产品本身的保湿效果,只有提供肌肤适度的不含油的滋润保湿,将肌肤调理到水油平衡的最佳状态,才能真正告别油光。

  2、莫要单纯依赖某一种产品

  分析:其实这完全是一种错觉。收敛化妆水,或是其他的收敛产品,因为含有部分酒精成分,可以起到收敛的作用,却只是能暂时使张开的毛孔回到紧闭的正常状态,或是从外部改善毛孔粗大的视觉印象,却无法真正使粗大的毛孔收缩变小。而且,经常大量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爽肤水会对皮肤,特别是干性及敏感肌肤造成刺激,因此要小使用才行。

  3、莫要粗暴战黑头

  分析:油一多,你就忍不住拿出深层清洁面膜,但是当心——很多深层面膜首先将毛孔撑大,才能深入毛孔将油分与脏污带出来,如果只是把黑头拨出来,却不再进行下一步的保养护理,反而会使毛孔更加粗大。

  4、撕拉式面膜 out!

  分析:经常使用撕拉型的去油、紧肤面膜或鼻膜,会让你的肌肤在过度强硬的撕扯下变得更加脆弱而松弛,影响肌肤的正常功能,甚至提前老化。

  5、不止油肌才有毛孔烦恼

  分析:你知道为什么毛孔会粗大吗?那是由于毛细孔污物阻塞,引起毛细孔扩大皮肤的表皮基底层不断地制造细胞,并输送到上层,待细胞老化之后,一般都会自然脱落。但是毛细孔阻塞者,皮肤新陈代谢不顺利,无法如期脱落,致使毛细孔扩大。虽然油性肌肤或许会因为肌肤油脂分泌过于旺盛而阻塞毛孔,造成毛孔粗大,但并不意味着干性肌肤就不会有此烦恼。如果清洁及保养不当的话,也会使毛孔变得明显,因此不可掉以轻心。

  6、简单清爽保养

  复杂的肌肤保养品会增加痘痘肌肤的负担,容易引起皮肤红肿、化脓、疼痛的现象。痘痘脸的保养方式并非是越细致越周密越好,而是以简单为宜,使用的保养品只要具有清爽、保湿功效即可,不要随意添加其他复杂机能的保养品。

  7、运动给毛孔排毒

  分析:在运动过程中,身体的血液循环加快,皮肤新陈代谢也自然加速,身体大量排汗,一些残留在毛孔中的脏污和废物也随之排除,毛孔能得以自由呼吸。同时,经常运动可以使肌肤紧实而富有弹性,怎能说没有什么好处呢?

  8、莫要过分相信控油产品

  选择控油产品一定要了解他们的原理是什么,有些产品写的很诱人,“清爽紧肤水”、“长效控油收敛水”等等,其实究竟是抑制油脂分泌还是吸取多余油脂呢?业人士表示,“更多的时候,她们既不抑制也不吸取,而只是收敛剂,比如酒精或有机酸,来收紧毛孔,让油分出不来。表面看来皮肤是干爽了些,但油脂分泌没有少,只是被堵在毛孔中,很容易引发痘痘,一段时间后,油脂撑着皮肤,会把毛孔都变大。”

(责任编辑:武秀琴)

2011-12-30 09:16:00浏览5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李凯群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着凉引起的腿疼叫什么原因
着凉引起的腿疼通常是由于寒冷刺激引发身体一系列生理变化,进而导致腿部疼痛不适。着凉后腿疼多是因肌肉痉挛、血液循环不畅以及神经敏感性改变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肌肉痉挛:当身体着凉时,腿部的肌肉会率先受到影响。寒冷的环境使得肌肉收缩以试图产生更多热量维持体温,这种过度收缩就容易引发肌肉痉挛。肌肉痉挛时,肌纤维强力收缩,不仅自身会产生疼痛,还会拉扯周围组织,让疼痛范围扩大。尤其是小腿部位的腓肠肌,在着凉后最易出现痉挛,一旦发作,疼痛感强烈,腿部活动受限。2、血液循环不畅:着凉还会致使腿部血液循环受阻。低温会使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的阻力增大,原本供应腿部组织正常代谢所需的血量减少。腿部的肌肉、骨骼得不到充足的血液滋养,代谢废物也无法及时被带走,堆积在局部,进一步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如长时间处于寒冷潮湿环境,腿部血管持续收缩,缺血缺氧的状况愈发严重,腿疼也就越发明显。3、神经敏感性改变:此外,寒冷刺激会改变神经的敏感性。腿部的神经在低温下变得更加敏感,即使是正常状态下轻微的刺激,此时也可能被放大成强烈的痛感。如轻轻触碰着凉后的腿部皮肤,可能就会引发一阵刺痛,这是因为神经传导功能发生了变化,将更多的痛觉信号传递给大脑。若因着凉引发腿疼,建议首先要脱离寒冷环境,尽快到温暖室内,换上干燥保暖的衣物。可以对腿部进行热敷,用温度40-45℃的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若疼痛较为严重,可遵医嘱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其能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减轻炎症反应,有效缓解疼痛。日常要注意腿部保暖,尤其是在寒冷季节,避免长时间处于寒冷潮湿环境,适度运动,预防着凉腿疼再次发生。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着凉感冒能吃小柴胡颗粒吗
着凉感冒一般不能吃小柴胡颗粒。对于着凉感冒患者,建议注意保暖,避免再次受寒。可以适当饮用一些温热的姜糖水,利用生姜的辛温之性来发散风寒,帮助缓解感冒症状。从中医辨证角度来看,着凉感冒通常属于风寒感冒,主要是人体劳累过度后再加上吹风受凉,风寒之邪侵袭肌表所致。其症状多表现为怕冷明显、轻度发热或没有发热、流清涕、咳痰清稀色白等。而小柴胡颗粒主要适用于邪在少阳证,常见症状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等,多用于治疗半表半里证。风寒感冒的病位在肌表,病性为寒,与小柴胡颗粒所适用的证型不符,若用小柴胡颗粒治疗风寒感冒,可能无法有效驱散风寒之邪,还可能因药物的偏性而加重病情。从药物成分及功效角度分析,小柴胡颗粒主要由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生姜、甘草、大枣等组成。柴胡、黄芩有和解少阳、清泻胆火的作用,对于风寒感冒的解表散寒作用较弱。该药物主要功效是和解少阳,调节人体的枢机功能,而非针对着凉感冒所需要的辛温解表。用其治疗着凉感冒,不能对症发挥作用,无法达到缓解风寒感冒症状的目的。如果着凉感冒症状较重,如出现高热、剧烈咳嗽等,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等具有辛温解表功效的药物。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自己着凉了感冒会传染吗
着凉引起的感冒通常不会传染,但若着凉使免疫力下降进而感染感冒病毒,就可能具有传染性。感冒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或接触传播,其传染性受病毒种类、环境存活能力、感染者排毒量及接触者免疫力等因素影响。感冒通常指的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其中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鼻病毒、冠状病毒和流感病毒等。这些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释放的飞沫,或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触摸口鼻眼等黏膜部位。在感染这些病毒后,个体可能出现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痛等典型感冒症状。若此时着凉导致免疫力下降,可能加重感冒症状,但感冒的传染性并非由着凉本身引起,而是由感冒病毒的存在和传播所致。此外,着凉后若未感染感冒病毒,则不会具备传染性。然而,若着凉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增加了感染感冒病毒的风险,一旦感染,则感冒病毒会通过上述途径传播给他人。此外,感冒病毒的传染性还与其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感染者的排毒量、接触者的免疫力状态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对于着凉后是否感冒以及是否具有传染性,应综合考虑个体免疫力、是否接触感冒病毒、病毒的种类和传播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在日常生活中,为预防感冒的传播,建议患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咳嗽和打喷嚏、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黏膜部位。此外,在流感高发季节,接种流感疫苗也是预防感冒的有效手段。如果感冒期间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周博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自己着凉的感冒叫什么感冒
着凉引发的感冒一般是风寒感冒。这是中医对感冒类型的一种划分,主要因人体劳累过度后又遭受风寒之邪侵袭所致,在秋冬季节较为常见。饮食上,宜选择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热粥、热汤等,既能补充身体能量,又有助于发汗解表,缓解症状。风寒感冒的症状较为典型。初期以怕冷症状为主,患者会感觉明显的畏寒,甚至需添加衣物、厚被保暖仍觉寒冷。随后会出现轻度发热,体温一般不会过高,多在38℃以下。同时伴有流清涕,鼻涕清稀如水,以及轻度咳嗽,咳痰多为白色清稀痰液。还可能出现头痛、身痛,周身关节、肌肉酸楚不适,以及鼻塞、声重等症状。风寒感冒的病程通常相对较短,若未发生并发症,一般一周内可逐渐缓解。若不幸患上风寒感冒,可通过多种方式缓解症状。其一,注意休息至关重要,充足的睡眠能够帮助身体恢复元气,从而更好地对抗风寒之邪。其二,可多饮用热水,一方面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帮助排出体内寒气;另一方面能温润呼吸道,缓解咽干、鼻塞等不适。此外,还可利用生姜的药用价值,生姜性温,有散寒解表之效,用生姜煮水饮用,可促进发汗,帮助驱散体内风寒。但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如高热不退、咳嗽加剧、出现黄痰等,可能病情发生变化,需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