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杨梅有虫?吃还是不吃?专家称:带虫杨梅无害健康

  下正是杨梅上市的季节,这几天微博转发率很高的一张照“杨梅有虫!”,照片里,和杨梅一起在盆里的,有好几条白色小虫。很多人在问“这杨梅还能吃吗?”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杨梅是唯一不用洗就能吃,而且吃不坏肚子的水果。然而,这张照片所表现出来的问题着实让喜欢吃杨梅的人有些左右为难。不少人说吃杨梅等于吃虫子,每颗杨梅里面都藏着大量虫子。那么多虫子吃下去,谁受的了呢?

  杨梅里面都有虫子吗?

  经常吃杨梅的人都知道,杨梅如果放一段时间,就会有很多白虫子爬出来。而且,杨梅放置的时间越长,虫子也会越多。

  研究人员做过实验,把从各地点采集来的杨梅分别放在样品袋中,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放置两天后,对杨梅果实中爬出来的白虫子数目进了统计,按数量从多到少进行排序的结果是:

   1斤位于生活垃圾附近的杨梅:虫子数量大于300条

   1斤落地后捡起的杨梅:虫子数量大于100条

   1斤普通果园内的杨梅:虫子数量30~90条

   1斤采用有效防虫网等物理防护的杨梅:虫子数量10~60条

   1斤冰冻过的普通果园杨梅:虫子数量5~20条

  结论:平均下来,一颗正常的杨梅两天后都能爬出1-5条虫(不包括未孵化的卵)。这个实验结果,估计让很多人看得头皮发麻。

  杨梅虫子,有害还是害?

  有网友出来辟谣,说这些虫子是果蝇幼虫,不会危害人类的健康。确实,杨梅里面的白色小虫其实是果蝇的幼虫。果蝇平时以蜂蜜、果实等为食,本身比较干净。在它繁殖的季节,它会被杨梅发出来的气味所吸引,在杨梅表面上产卵,它的卵孵化变成幼虫后钻入果肉中,以果肉为食,等到幼虫成熟变成果蝇后才会飞走。

  研究结果称:杨梅虫里含有抗菌肽,有提高抗菌能力的效果。专家说,果蝇幼虫确实是一种优质蛋白,而且经证实还含有一种抗菌肽。现在已经有人专门研究从苍蝇身上提取抗菌肽作为保健品,但还是处于科研阶段。某农科院专家也从某种程度上证实了这种说法。杨梅里面有小虫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生物多样性的表现。

  而农业研究人员指出:杨梅鲜果的保质期很短,常温下只有1-2天,如果里面有虫子,它就会随着杨梅的变质而成熟,果蝇幼虫在白色幼虫期对人体害,一旦它开始成熟,变成黑色,爬出来后,这时候吃下去就对人体有害了。据了解,现在越来越多的杨梅产地,像宁波的余姚与慈溪等杨梅主产区已经开始采用公害高品质栽培,通过诱虫纸、驱虫膜、灭虫灯、防虫网等物理防治手段栽培出来的杨梅,几乎可以做到没有虫子。当然,这类公害杨梅售价更高。

  怎样吃杨梅才安全?

  杨梅是当季水果,现在吃非常合适,而且杨梅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和纤维素,对人体有很大益处。医生说,和其他水果不同的是,它虽然口味酸甜,却不会伤

  虽然杨梅里面的虫子对人体无害,但这似乎还不是杨梅吃不坏肚子的直接原因。和大部分水果一样,如果吃了不新鲜的杨梅也会吃坏肚子。只不过大多数杨梅的生长环境比较干净。过去人们吃杨梅通常不洗的原因是因为它清洗后不容易沥干,如果用生水洗,残留的生水反而会容易让人闹肚子。杨梅之所以不容易吃坏肚子真正的秘密在于它里面含有一种有效成分,这种成分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能治疗痢疾腹痛,对腹泻不止者有良效。杨梅中含有的维生素C、B。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杨梅果仁中所含的氰氨类、脂肪油等也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专家的观点是,正确吃杨梅的方法是:把买来的新鲜杨梅放在加了盐的冷开水里浸一下再吃。相关实验结果证明:盐水杨梅去虫的效果最好,用清水浸泡,虫子钻出的速度大大减慢,流水冲洗则毫无效果。另外,在挑选杨梅的时候,要注意仔细观察下杨梅的颜色。自然生长条件下的杨梅,由于光照程度不一,有阴面阳面,所以杨梅的颜色,不一定特别均匀。如果多数杨梅不存在色差,那就要当心是不是用过催熟药了。而且,杨梅品种不同,颜色也不同,并非是红到发黑才是好杨梅。

  需要说明的是:杨梅虽好,但不能多吃。医生提醒说,吃杨梅要适量,特别是对于胃溃疡的人来说,杨梅的酸性成分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这类人要少吃杨梅,最好一天不要超过10颗。食用杨梅后应及时漱口或刷,以免损伤牙齿。糖尿病人慎食杨梅,以免使血糖过高。医生表示,杨梅里面的白色虫子对人体无害,如果不小心吃下去,不会有不良反应。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武秀琴)

2011-06-20 10:35:00浏览3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利群主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多囊卵巢综合征能治好吗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能被完全治好。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因素,目前的医疗手段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症状,但无法彻底根治该疾病。从发病机制来看,遗传因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占据重要地位。许多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某些基因的异常表达会影响激素的合成、代谢以及卵巢的正常功能。然而,目前的医学技术无法对这些遗传基因进行精准修正。另外,环境因素如长期的精神压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也会诱发或加重病情。即便改变生活环境和方式,遗传因素导致的内在异常依然存在,使得疾病难以彻底治愈。此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出现卵巢多囊样改变,卵巢内存在多个小卵泡,但难以发育成熟并排卵,同时伴有高雄激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等问题。当前的治疗方法,如调节月经周期、促排卵、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只是针对疾病的症状进行控制。例如,促排卵药物如来曲唑,虽能帮助患者在一定时期内排卵受孕,但无法改变卵巢的多囊样结构以及内在的内分泌紊乱状态。一旦停止治疗,疾病症状很可能再次出现,这充分表明多囊卵巢综合征难以完全治愈。若怀疑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妇科超声检查、性激素六项检测等,明确诊断。在治疗方面,短效避孕药如炔雌醇可调节月经周期,降低雄激素水平;二甲双胍等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但需注意,上述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孙国辉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儿童肾病综合征怎么引起的
儿童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包含非疾病因素,如遗传因素;以及疾病因素,例如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等。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一、非疾病因素:部分儿童肾病综合征与遗传密切相关。研究表明,一些特定的基因突变可导致肾脏足细胞、基底膜等结构和功能异常,使得肾脏的滤过屏障受损,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从而引发肾病综合征。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家庭,在备孕前可进行遗传咨询和相关基因检测,评估生育风险。二、疾病因素:1、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病毒抗原与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激活补体系统,引发免疫炎症反应,损伤肾小球,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出现蛋白尿、水肿等肾病综合征表现。2、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儿童中也可发病。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其中抗双链DNA抗体等与肾小球内的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引起肾小球炎症和损伤,导致肾病综合征。对于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建议及时到医院儿科肾脏专科就诊,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免疫学指标、肾脏病理检查等,明确病因和病理类型。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卵巢静脉综合征是什么症状
卵巢静脉综合征主要症状涉及盆腔疼痛、月经异常、盆腔压迫感等。该综合征是由于卵巢静脉回流受阻等原因,引发一系列身体不适。1、盆腔疼痛:这是卵巢静脉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卵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进而引起盆腔内组织充血、水肿,刺激周围神经,产生疼痛。疼痛多为慢性、持续性钝痛,常位于下腹部一侧,有时也可累及双侧。在长时间站立、行走或月经期间,疼痛会加剧,这是因为这些情况下盆腔血液循环进一步受阻。2、月经异常:卵巢静脉综合征会干扰卵巢的正常功能,影响激素分泌,从而导致月经异常。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这是因为卵巢功能受影响后,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在月经期时脱落出血增多。月经周期也可能紊乱,出现提前或推迟,这是由于激素分泌失衡,无法正常调节月经周期。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痛经症状加重的情况,因为盆腔充血在月经期间更为明显,对神经的刺激也更强。3、盆腔压迫感:随着卵巢静脉扩张和淤血,会对周围组织和器官产生压迫,患者会有盆腔压迫感。这种压迫感就像有重物压在盆腔内,让人感觉坠胀不适。压迫还可能影响肠道蠕动,导致便秘、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因为肠道受到压迫后,蠕动功能受到抑制,食物通过肠道的速度减慢。若出现上述类似卵巢静脉综合征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超声、静脉造影等,以明确诊断。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适当进行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休息时可抬高下肢,有助于减轻下肢症状。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盆腔淤血综合征里NG和PCSG是什么意思
在盆腔淤血综合征中,NG通常指神经生长因子,PCSG则代表盆腔充血性疼痛综合征。盆腔淤血综合征作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而NG和PCSG与之存在紧密关联。神经生长因子(NG)在盆腔淤血综合征里扮演着关键角色。NG是一种由神经末梢摄取,并逆向运输至神经元胞体的蛋白质,其对神经细胞的生长、存活和分化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在盆腔淤血综合征中,长期的盆腔静脉淤血状态可刺激组织产生一系列炎性反应。NG的表达水平在这种环境下显著升高。这是因为NG能够促进感觉神经纤维的生长和重塑,在盆腔淤血导致的组织缺血、缺氧环境中,NG促使神经末梢对疼痛刺激更加敏感,且疼痛程度与NG的表达量呈正相关。PCSG,即盆腔充血性疼痛综合征,其是盆腔淤血综合征的核心表现。PCSG涵盖了一系列与盆腔充血相关的症状群,主要症状为下腹部疼痛,多为持续性坠痛,在长时间站立、性交或月经前后症状往往加重。这是由于盆腔内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静脉扩张、淤血,进而引发周围组织的充血、水肿。除疼痛外,还可能伴有腰骶部酸痛、痛经、白带增多、性交痛等症状。从病理生理角度来看,盆腔内的静脉丛相互交织,当某一区域的静脉回流障碍时,血液会淤积在盆腔内,影响周围组织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从而产生PCSG所包含的各种症状。若怀疑患有盆腔淤血综合征,患者应及时到妇科就诊。日常生活中,患者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适当进行盆底肌肉锻炼,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对于症状较轻者,可采用保守治疗。若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髂内动脉结扎术等。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