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又称口疮)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浅性溃疡,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大小,呈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为凹、周围充血。溃疡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及自限性等特点,好发于唇、颊、舌缘等。中医对口腔溃疡也早有记载,认为它与心、肝、胆、脾、胃、肺、肾等都有关系,常发于上述脏腑功能发生紊乱时。
口腔溃疡就像伤风感冒一样多见,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0%,以复发性口腔溃疡最多。几乎每个人一生中多多少少都会发生,中青年人最易中招,且男女比例约为2∶3。
【口腔溃疡的病因】
精神压力大
临床上最常见的诱因是:长期感到压力大,精神紧张、波动,经常有疲劳感、睡眠不足。
免疫紊乱
任何会引起免疫功能紊乱的因素,都可能诱发口腔溃疡。
内分泌改变
如女性在月经前后,口腔溃疡就易复发;更年期妇女也有病损增多的现象。而怀孕后,有些女性的复发性口腔溃疡就会好转。
意外受伤
使用做工粗糙的假牙套、牙刷,吃太烫的食物或不小心咬了自己一口,都可能成为诱因,占患者的38%。
营养缺乏
尤其是缺乏铁和B族维生素。此外,爱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爱吃酸或偏食的人,也更容易被溃疡缠上。
遗传诱因
遗传也是一个突出诱因。父母中一方曾患此病,其子女得病的几率是35%—40%。
十二烷基硫酸钠
牙膏和漱口水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钠,刷牙时的白色泡沫就是由它产生的。研究表明,这种化学成分会破坏口腔的保护层“黏液素”,增加口腔溃疡风险。
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胃溃疡、肠炎、便秘,以及药物治疗不当、环境污染等都是比较明确的致病原因。
【预防:保持口腔卫生】
平时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和摩擦,不吃太烫的食物,尽量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以及柑橘等热性水果,少吃煎炸食品以及其他太过粗糙坚硬的食物,还要戒掉烟酒。要注意营养均衡,增加瓜果蔬菜摄入量,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在溃疡发作期,要少食多餐,吃半流质食物。每次进食后,用盐开水、生理盐水或药物漱口液漱口,防止食物残渣加重继发感染。平日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心情愉快、睡眠充足,避免过度疲劳。牙刷要买软毛的,经常做口腔检查,及时修补坏牙。牙膏应尽量挑没有十二烷基硫酸钠成分的。
【治疗:局部、全身双管齐下】
局部重在消炎、止痛、促愈合,能有效缓解病情,显著提高生活质量。选用局部用药时,可以先试用中药再试用西药。
全身治疗在于缩短每次发作的病程,延长两次发作的间隔。治疗方法有中药调理、免疫制剂调理,胃肠道疾病和抗贫血治疗等。而且全身治疗要摸准原发病。这一过程比较复杂,病人不能自行用药,应遵医嘱。
(责任编辑: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