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挖耳可能挖出多种耳病

  内过多滋生的“耳屎”会骚扰我们,有时甚至瘙痒难忍。如今,大多数人不由自主地自挖耳朵,没想到一来二去竟养成了习惯,不挖耳朵就感觉浑身不自在。更可怕的是,挖耳朵的工具也五花八门:挖耳勺、棉棒、火柴棍、曲别针等,不一而足,恨不得用上十八般武艺。一旦耳痒,则不分时间、地点,随痒随挖,殊不知,此举暗藏诸多祸端。

  人们一般以为“耳屎”就是耳内的垃圾,其实它有一个非常有意境的学名叫“耵聍”。耵聍是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淡黄色的粘稠液体,富含许多大家意想不到的成分:如氨基酸脂肪酸、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等。耵聍可保护外耳道上皮,防止皮肤干裂,发挥抑菌和杀菌的生理功效;还可阻挡灰尘、小飞虫等进入外耳道,保护鼓膜。

  耳内耵聍多少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耵聍会在说话、吃饭、打呵欠时,随下颌运动,借助耳道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缓慢地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干燥成痂、自动排出。因此,常挖耳朵可以说是多此一举,更确切地说,常挖耳朵是一种不良习惯,可能诱发多种耳朵的疾病。

  多种外耳疾病互有关联

  外耳道是一自外耳道口至鼓膜的弯曲管道,呈“S”型曲线。其外1/3为软骨部,是耳廓软骨的延续;内2/3为骨部,为颞骨所成。外耳道的皮肤薄如丝蝉,皮下组织稀少,与软骨膜附着紧密。挖耳时尖锐的挖耳器具或粗暴的挖耳方式常引起外耳道的损伤,甚至出血。

  如果挖耳用力过度,可损伤外耳道皮肤甚至鼓膜,长期反复刺激可引起外耳道充血、肿胀 ,细菌趁机而入;也可因来回搔刮,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会形成外耳道疖肿外耳道炎

  对于一般细菌感染,使用有效抗生素后会很快好转,但如果诱发真菌感染,则耳内瘙痒剧烈,常会使人坐立不安,这时必须用抗真菌药物才能奏效。

  外耳湿疹是发生于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围皮肤的多形性皮疹,多见于过敏体质的小儿。但如果长期习惯性地挖耳朵,造成外耳道皮肤的粗糙、增厚、表皮皲裂、脱屑,进而出现局部的炎症、剧痒,也可引起外耳湿疹湿疹渗出液的长期刺激可继发感染,合并外耳道炎,此时容易引起误诊,并难以治愈。其实,外耳湿疹和外耳道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又有一定的关联。

  挖出来的中耳疾病

  鼓膜是位于外耳道和鼓室之间的椭圆形半透明薄膜,起到保护鼓室和内耳的作用。如果经常挖耳易刺激鼓膜发生慢性炎症,使鼓膜发红、变厚 。如果挖耳朵时不小心,还有刺伤鼓膜的危险,尤其是在给小儿挖耳时,如果小儿突然挣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现咳嗽反射,更容易损伤鼓膜。家长若是经常给孩子挖耳,孩子很可能也模仿家长的为,自己拿小棍或挖耳勺放进外耳道搔扒,危险极大。鼓膜刺破后,可以发生感染,形成化脓性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挖耳时如不慎伤及内耳,可引起神经性耳聋。最值得警惕的是,经常挖耳,反复刺激外耳道还有诱发中耳癌的危险。

  湿性耵聍者谨记

  少数人耳内耵聍腺分泌旺盛、外耳道上皮落较慢,耵聍不表现为块状,而为黏稠的液体,被称为“湿性耵聍”,俗称“油耳”。一般情况下是生理性的,属正常现象,但如果伴有异味,则可能是耵聍腺细菌感染。湿性耵聍者的“耳屎”生成速度比较快,如果不方便到医院就诊,自己挖耳要注意:

  1、最好用棉棒,轻轻在外耳道口转动,然后耳朵朝下,让耵聍自行排出,避免使用指甲、签等尖锐物挖耳。

  2、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一般应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尘较多的地方可适当短一点,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有湿性耵聍的人,如果长期不清理外耳道,可能会形成耵聍栓塞,影响听力。此时,最好到医院请专科医生使用专门器械取出,取出后须坚持用滴耳剂滴耳2~3天以预防感染。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陶慧婷)

2011-01-02 08:30:00浏览4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林耿鹏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怀孕前三个月吃了感冒药有什么影响
怀孕前三个月吃了感冒药,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具体情况需要根据感冒药的种类进行判断。怀孕前三个月是胎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吃的是中成药,一般影响较小,但如果吃的是抗生素类药物,可能会对胎儿造成较大影响。1、中成药如果怀孕前三个月吃的是中成药,如板蓝根颗粒、金银花颗粒等,此类药物的副作用相对较小,通常不会对胎儿造成较大影响。但由于怀孕前三个月属于胎儿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胎儿不稳定,所以患者要注意谨慎用药,如果用药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检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2、抗生素类药物如果怀孕前三个月吃的是抗生素类药物,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此类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从而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胎儿畸形。如果必须用药,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选择,并且在用药后需要定期进行产检,以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因此,如果孕妇存在感冒的情况,不建议自行服用药物,以免药物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建议孕妇在怀孕期间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还应注意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另外,孕妇还应注意保持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可以增强自身体质,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怀孕前,男性做哪些检查
怀孕前男性需进行的检查包括精液分析、生殖系统检查、传染病筛查、染色体检查以及其他常规检查等,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男性生育能力和健康状况,为孕育健康宝宝奠定基础。检查前应注意休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保持规律作息和健康饮食。检查前3-7天需禁欲,以保证精液检查结果的准确性。1、精液分析:这是评估男性生育能力的关键检查。通过检测精液量、精子密度、活力、形态等指标,可了解精子质量。正常精液量一般在1.5毫升及以上,精子密度每毫升应不少于1500万,前向运动精子比例需达到32%及以上,正常形态精子比例不低于4%。若精液分析结果异常,可能提示存在生殖系统疾病或其他影响生育的因素。2、生殖系统检查: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检查阴茎、睾丸、附睾、精索等部位。查看阴茎有无畸形、包皮过长或包茎;睾丸大小、质地是否正常,正常睾丸体积约15-25毫升;附睾有无结节、压痛;精索是否存在静脉曲张等。精索静脉曲张可能影响睾丸生精功能,导致精子质量下降。3、传染病筛查:包含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项目。这些传染病可通过母婴传播或父婴传播影响胎儿健康。例如,乙肝病毒阳性的男性,可能将病毒传染给胎儿,增加胎儿感染风险。4、染色体检查:对于有反复流产史、家族遗传病史的夫妻,男性进行染色体检查尤为重要。染色体异常如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可能导致胚胎发育异常、流产等情况。若检查发现问题,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待身体恢复良好后再备孕。同时,要保持良好心态,避免因检查结果产生过度焦虑,以最佳状态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