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药物引起的味觉障碍不可小视

  药物引起的味觉障碍是指由于药物的使用导致味觉功能丧失、味觉异常改变和味觉减退。味觉丧失是指分辨咸、甜、酸和苦物质的能力丧失。味觉异常改变包括正常食物味道变酸、变苦、乏味等,对具体味道难以判断,甚至有金属味或其他怪味等。味觉减退则指对味觉的分辨能力降低。

  由于药物引起的味觉有时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通过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医务人员和患者知晓药物引起的味觉障碍有关知识对于增加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致味觉障碍的药物

  药物引起的味觉障碍通常可影响全舌和腭的味觉感受器。临床使用的药物中,很多可以引起味觉障碍。

  抗感染药物 氨苄西林、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克拉霉素、依诺沙星、乙胺丁醇、甲硝唑、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磺胺异恶唑、替卡西林、四环素、米诺环素、特比萘酚、灰黄霉素、克林霉素、头孢乙氰、头孢羟氨苄、头孢孟多酯钠、头孢泊肟酯、头孢氨苄、氯己定、普鲁卡因青霉素、哌拉西林、阿昔洛韦、金刚烷胺、更昔洛韦、干扰素、印地那韦、利托那韦、沙奎那韦、奈非那韦、吡罗达韦(pirodavir)、奥司他韦(oseltamivir)、扎西他宾(zalcitabine)、双脱氧腺苷(didanosine)、膦甲酸、碘苷、齐多夫定、去羟肌苷、司他夫定、拉米夫定、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心血管药物 胺碘酮、氨利隆、培哚普利、培他索洛尔、卡托普利、福辛普利、硫氮卓酮、依那普利、培哚普利、氯沙坦、硝苯地平、尼莫地平(剂量高于180mg/d时常见)、尼索地平、氨氯地平、硝酸甘油、普罗帕酮、普萘洛尔、托卡胺(妥卡尼,tocainide)、氟卡尼(flecanide)、莫雷西嗪、普鲁卡因胺、二氮嗪、硝异山梨酯、甲基地高辛、呋塞米、阿米洛利、依他尼酸、氢氯噻嗪、乙酰唑胺、螺内酯等。

  神经精神系统药物 阿普唑仑、丁螺环酮(buspirone)、阿米替林、氯丙咪嗪、帕罗西汀、地昔帕明、多塞平、丙咪嗪、地昔帕明、三甲丙咪嗪、去甲替林(nortriptyline)、卡马西平、苯妥因钠、托吡酯、锂、氯氮平、三氟哌嗪、苯丙胺(amfetamine)、安非他酮、右苯丙胺(dexamfetamine)、哌甲酯(methylphennidate)、右旋左匹克隆(eszopiclone)、咗吡坦、舒马曲坦、那拉曲坦(naratriptan)、利扎曲坦(rizatriptan)、艾司唑仑、三唑仑、巴氯酚、东莨菪碱、非氨酯(felbamate)、氟奋乃静、利培酮、培高利特、曲唑酮、舍曲林、溴隐亭、左旋多巴、苯海索、苯环唑啉、佐匹克隆、氟甲沙明以及苯二氮卓类(如氟西泮、氟硝西泮、奥沙西泮)、苯丙胺等。

  抗肿瘤药物 据报道,癌症患者经化疗后有36%~71%会出现味觉障碍,最突出的是味觉缺失(36%),感觉食物像砂纸、纸板,有金属味(发生率31%),或感觉过于咸、酸、甜、苦(发生率5%~9.5%)或无味道,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顺铂和多柔比星引起味觉障碍的报道最多,卡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左旋咪唑、甲氨蝶呤、替加氟、长春新碱、博来霉素、镓、氮介、卡氮介等都可致味觉功能低下。

  解热镇痛抗炎药 金诺芬(auranofin)、倍氯米松、布地奈德、秋水仙碱、地塞米松、氟尼索松(flunisolide)、氟替卡松、金制剂、青霉胺、阿司匹林、双氯芬酸、甲氯芬那酸、保太松、布洛芬、酮洛芬、氟比洛芬(flurbiprofen)、吲哚美辛、萘丁美酮、舒林酸、二氢埃托啡等。

  内分泌系统用药 卡比吗唑、甲巯咪唑、左甲状腺素钠及其相关化合物、丙硫氧嘧啶、甲苯磺丁脲、二甲双胍、苯乙双胍、格列吡嗪等。

  调脂药物 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考来烯胺、吉非罗齐、氯贝丁酯等。

  抗组胺药物和减充血剂 氯苯那敏、氯雷他定、特非那定、异丙嗪、伪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oxmetazolime等。

  其他药物 苯佐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芬氟拉明、马吲哚、苯甲曲嗪、戒烟药烟碱、胰酶、丹曲林(dantrolene)、抗胆碱药物、比托特罗(bitolterol)、吡布特罗(pirbuterol)、马来酸双氢麦角碱、美托拉宗、左旋咪唑、甲氧氯普安、奥美拉唑、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纳洛酮等。

致病机理

  药物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影响味觉感受器而导致味觉障碍,已知的途径可能有:药物本身的味道;通过直接的或继发过程(例如酸通过胃食管反流)而损害味觉受体;免疫抑制和有关的后遗症(如口腔念珠菌病)的影响;紊乱的神经元冲动散播(如通过影响钙内流,使外周神经元脱髓鞘);神经递质功能改变;与味觉相关的更高级的感觉信息过程改变;口腔黏膜的干燥限制了化学物质通过受体部位;抗精神病药物可致口腔干燥综合征而影响味觉;改变唾液和黏液成分的产生和化学组成,虽然唾液的基本作用是提供口腔水分并起滑润作用,但它对于缓冲酸碱及增加可溶性化学物质到味觉受体是必需的;在药物所致味觉功能低下的患者中,约50%的患者血清锌浓度是降低的,其原因可能是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与锌形成水溶性络合物,或某些药物增加尿中锌的排泄,从而导致体内锌不足而引起味觉障碍。

预防与处理

  首先,可改变饮食结构,多食富含锌的食物,如牡蛎、猪血、猪肝、肉类、芝麻、松蘑、黄豆等。

  其次,测定血锌浓度,如果血锌浓度低可通过加服锌制剂以提高血清锌浓度。

  第三,如果明确了致味觉障碍的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减量使用看能否改变味觉障碍状况,如无效则换用作用相同而致味觉障碍作用低或无此作用的药物。

  多数情况下味觉障碍与药物剂量呈相关性,减量或停药后可恢复,如果药物引起的障碍严重到影响生活质量,就应该考虑停药。

39小编话语

    总之,能引起味觉障碍的药物种类不少,但以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神经系统药物、抗肿瘤药物多见。虽然药物引起味觉障碍的临床后果并不严重,但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降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预防和积极处理药物引起的味觉障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王怡群)

63
2010-08-28 08:02:00浏览872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