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调查数据显示,不同人种妊娠糖尿病患病率是不一样的:白种人女性妊娠糖尿病发病率比较低,基本上是在1-2%的水平。但是华人女性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病率比较高大约10-15%。
因为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不一样,国内各个地区报道的患病率也有所区别,大致6—14.2%。据各个医院流调数据显示,大约100个孕妇中7-10个孕妇就存在妊娠期糖尿病的隐患,母亲的高血糖状态,无论是对于胎儿,还是妊娠糖尿病女性本身都有严重的威胁。对于胎儿来说会使胎儿体重增加,胎儿畸形,流产或早产。低血糖、合并症发病率都是增加的。妊娠糖尿病母亲所生产下来的胎儿,将来发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的风险也会增加。患有妊娠糖尿病的母亲本身,将来发生糖代谢异常,进一步发生二代糖尿病的危险也是比较大的。
“我的宝宝能象其他人的宝宝一样健康吗?”“我要怎么做才能平平安安地生下一个健康的宝宝?”在得知自己患有糖尿病之后,每一个“糖妈妈”的心里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近日、内分泌专家翁建平教授、产科专家王子莲教授、侯红瑛教授,共同为“糖妈妈”们进行了孕期全程指导。
怀孕前的准备
关键词:2停,4查,2控
如果在怀孕前就已经诊断为糖尿病,在糖尿病没有得到满意控制之前,应该采取避孕措施。如果已经开始计划怀孕,应该在受孕前进行以下准备:
1、在计划妊娠前6周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2、血糖控制要达标。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3.9-5.6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5.0-7.8 mmol/L,HbAlc控制在7.0%以下,如有可能尽量控制在6.0%以下。
3、加强血糖监测,如有条件,最好每天监测空腹和餐后血糖4-6次
4、如果合并高血压,应严格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ARB)类降压药改为甲基多巴或钙通道阻滞剂
5、停用他汀类及贝特类降脂药
6、检查有无视网膜病变并对视网膜病变加强监测治疗
早孕期
关键词:早筛、勤查、严控
对于已经诊断糖尿病的准妈妈,一旦确定怀孕,应每1—2周就诊一次。同时加强对血糖的自我监测,如有条件,最好每天监测空腹和餐后血糖4-6次。如无条件,可抽查空腹、餐前和餐后2小时的血糖。血糖控制要达标,空腹或餐前血糖要控制在5.6mmol/L(100mg/d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120 mg/dL),HbAlc尽可能控制在6.0%以下。
而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准妈妈(曾经有GDM、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或有糖尿病家族史),在确定怀孕之后,在首次孕检的时候就应该进行糖尿病筛查(50克葡萄糖负荷实验,50gGCT),如果结果是阴性的,则应在孕24周后再进行一次筛查。如果结果是阳性的,就需要进一步做糖耐量的检查,一旦确诊为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损,就应该开始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
可能有很多人会问,糖尿病是在怀孕之前还是在怀孕之后诊断有什么区别吗?翁建平教授告诉我们:“怀孕前就已经诊断糖尿病的孕妇血糖水平波动较大,血糖较难控制,绝大多数需要用胰岛素;而怀孕之后才出现血糖异常的孕妇血糖波动相对较轻,可先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来控制血糖,控制不满意的需要使用胰岛素。”
翁教授还指出,饮食控制要以既能保证孕妇和胎儿营养而又不引起饥饿性酮体产生及餐后高血糖为原则。运动以不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发育迟缓,不引起宫缩,准妈妈心率正常为原则。如果在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 3—5天后血糖仍无法达标,或饮食控制后出现饥饿性酮症,增加热量血糖又超标,就必须尽早开始胰岛素治疗,并一直持续到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