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37.5℃—38℃ 体温预警

37.5℃—38℃ 体温预警


  “我的孩子4个月,最近半个月我发觉他的额头有点烫,我用体温表放在腋下量,有37℃,有时有37.3℃,最高时有37.5℃,一直这样,但孩子的精神状况很好,胃口也很好,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如果只是偶尔几次体温达到37.5℃,身体情况良好,又无自觉症状,可不认为是病态。如正常状态下腋下体温多次在37.5℃~38℃之间,就属于临床上的低烧。小儿低烧可由各种原因引起,要综合其他症状才能诊断。如果孩子一切正常,很可能是因为夏季环境温度太高导致的发热,这时给予一些散热措施即可,有时甚至只需要脱去1~2件衣服。

  当然,各位妈妈也需要了解低热的相关知识,以免延误治疗时间。

  何为正常体温?

  正常人体口腔温度为36.3℃~37.2℃,但一天当中体温不是恒定不变的。一般来说下午体温比上午高,而到晚上8点以后体温逐渐下降,到0~4点达到最低。

  体温根据检测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口温、肛温和腋下温度。肛温比口温高0.3℃,腋下温度比口温低0.4℃。

  而在不同的季节体温也有不同。如小儿的平均腋下温度随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春、秋、冬季上午是36.6℃,下午为36.9℃。夏季上午为36.9℃,下午为37℃。

  婴幼儿为什么易发生低热

  1、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备,体温调节功能不健全,环境温度较大的改变或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都会使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受到破坏,引起发热。

  2、一部分孩子在接种过疫苗后一段时间会发生低热现象。

  3、婴幼儿抵抗力弱,难以抵挡细菌和病菌的入侵,常会因感染而引起发热。

  4、细菌性肺炎也可表现为低热,但是大部分孩子伴随有气促、紫绀、嗜睡、胃口差等症状。

  5、长期的低热也可能是由肺结核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引起的。需要去医院化验检查才能确诊。

  对妈妈的挑战——测体温

  最合适的测温时间

  觉察到孩子发热时,可以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这样一天测量6次,可以细致、准确地掌握病情。

  测量体温的方法

  这里我们先介绍一下传统的水银体温计的测温方法。我们平时最熟悉的就是口腔测试体温,但是太小的孩子含不住体温表,太大的孩子有可能会咬碎口表,吞下水银,因此对婴幼儿来说,口腔测温并不适合。对于3岁以下的宝宝,可以测腋下温度,也可以经皮测温,但是最准确地判断孩子低烧的办法还是测量直肠温度。

  1、肛门测温法:肛门测温要使用肛表。先将汞柱甩到35℃以下,在肛表头上抹一点石蜡油或食用油,让孩子侧躺在你的膝上,将表从肛门轻轻插入2~2.5cm。妈妈用手扶住,边和宝宝说说话,不要让他感到紧张,3分钟后拿出,用纸巾擦干净,看体温。

  2、腋下测温法:可用口表。先将汞柱甩到35℃以下,将水银头放在腋窝中间,用手臂把温度计夹住。如腋下有汗要擦干。5分钟后取出体温表查看。

  3、经皮测温法:经皮测温一般选择颈部皮肤,在孩子熟睡时将口表发在脖子下面,紧贴皮肤,轻轻夹住,如有汗液要擦干,过5分钟检视体温。这种方法虽然简便易用,但是准确度不高。

  当然,要给一个倔强的宝宝测量体温也不是一件容易事。目前,为了解决孩子测温这个大难题,很多商家开发出了很多贴近宝宝,解决妈妈实际困难的体温计。有红外线耳温计,笔式体温计,奶嘴体温计,头部温度贴等。下面介绍常用的几种,与各位妈妈分享。

2009-07-09 07:09:00浏览7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泽霖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孩子体温低于36度怎么处理
孩子体温低于36度一般可以通过多喝水、使用保暖措施、适当运动、适量进食、使用药物等方式进行处理。 1、多喝水 如果孩子长期处于低温环境,可能会使体内的血液循环流动速度发生异常,出现体温偏低的情况。此时可以多喝温水或红糖水,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也可以达到升温的目的。 2、使用保暖措施 如果孩子所处的环境温度比较低,但是孩子没有及时为身体增添衣物,可能会使身体受到风寒入侵,使体温偏低。可以使用暖水袋热敷孩子的腹部,促进体温的恢复。 3、适当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也可以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慢跑、打太极拳等,能够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缓解病情,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4、适量进食 孩子还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也可以辅助提高身体的抵抗力,有利于促进体温的恢复。 5、使用药物 如果通过上述方法无法改善体温偏低的情况,则需要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左旋咪唑、葡萄糖酸锌等药物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注意孩子的饮食健康,尽量以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为主,避免进食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加重或持续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徐洁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新冠体温忽高忽低怎么回事,怎么办
新冠指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体温忽高忽低可能是病毒入侵,也有可能是自身抵抗能力较差、感染病毒量过多等原因,建议要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来改善病情。 1、病毒入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一种急性上呼吸道传播疾病,感染过程中可能会逐渐影响到体温调节中枢,会导致反复性发热。建议多监测体温的变化情况,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进行改善,如果体温超过了38.5℃,也可以遵医嘱通过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颗粒等药物治疗。 2、自身抵抗能力较差 如果自身的抵抗能力相对比较差,没有及时进行调整改善,会导致身体症状逐渐加重,使身体体温出现反复变化。建议多吃些有营养的食物,比如牛奶、奶酪等,也可以遵医嘱通过维生素AD滴剂、碳酸钙片等药物进行补钙治疗,增强免疫能力。 3、感染病毒量过多 如果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量过多,没有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可能会逐渐导致体温调节障碍,会导致体温忽高忽低,也会引起乏力、出虚汗等现象。建议遵医嘱通过清热解毒药物进行改善,比如连花清瘟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同时也要多喝水,多排尿,能够促进身体代谢。 除了上述常见的原因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体温忽高忽低也有可能是合并存在其他方面的病症引起的,比如风寒感冒等,建议积极治疗,以免延误病情的最佳治疗时间。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