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每年的4~6月都是我国手足口病的高发季。
手足口病从2009年开始纳入法定传染病报告,每年4、5、6月份的手足口病发病数平均为22万例、34万例和35万例,这3个月的发病数几乎占全年发病数的一半。
手足口病的月均发病数将近17万例,在所有法定传染病里是最高的,比排名第二的肺结核整整多了6万例,我估计将来也很难有其他法定传染病可以超越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高发病率,直观来说就是:每8个孩子里就有1个中招。
好消息是:绝大多数手足口病例病情很轻,真正严重病例的比例很少,重症比例不到1%。与每月17万例发病数相比,每月死亡病例只有36例,死亡率仅为2.1/万。在所有45种细分病种的传染病里,手足口病的死亡率仅排在第31位。
手足口病是高发病率、低死亡率,家长们即不应该高估其风险,也不应该觉得无所谓。
≤3岁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危人群,重症也几乎都发生在这个年龄段,即便保全了性命,也可能出现后遗症。
比较少见地,手足口病不是单一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在实验室诊断的57万名病例中,EV71病毒、CA16病毒和其他肠道病毒的比例分别为44%、25%和31%。重症和死亡病例中EV71病毒占了74%和93%。
我国已经上市了2个手足口疫苗产品,分别来自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科兴)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中研),最近又上市了一个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武生)的产品,形成了三苗鼎立之势。
这3个手足口疫苗产品,都是只预防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大约可以预防1/3的手足口病以及90%以上的重症手足口病。从这一点来说,目前的手足口病疫苗远远称不上完美。但是,因为不完美就觉得没必要接种手足口疫苗,这样的观点对么?
我还是做个类比吧:吃饭要吃饱,吃个半饱肯定很不爽,但因为只能吃半饱,难道就不吃了么?正常人的思维,肯定是先吃个半饱,有机会再加一餐吃个全饱。手足口疫苗也是如此,先把预防EV71病毒的疫苗接种上,以后有机会再接种预防其他病毒的手足口疫苗嘛。据悉,上海的巴斯德研究所正在研发EV71病毒+CA16病毒的双价手足口疫苗,有望将保护率提高到70%以上。
饭肯定要吃,但还要吃得安全。那么手足口疫苗到底安全么?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上市手足口疫苗的国家。第1支手足口疫苗于2016年3月15日上市,目前累计上市955万支,还没有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从我对疫苗的熟悉程度来说,我认为手足口疫苗作为一种灭活的病毒疫苗,理论上和其他类似的疫苗(甲肝灭活疫苗、乙脑灭活疫苗、脊灰灭活疫苗)一样安全。
手足口疫苗上市前,经历了最严格的临床试验。最早上市的2个手足口疫苗产品,其临床研究相当规范,样本量也很大(中研有1.2万名儿童参与,科兴有1万名儿童参与),最关键的第3期临床研究结果都发表在世界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上,其安全性和效果的证据非常靠谱。
科兴的第3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手足口疫苗组(5044人),局部红斑率6.7%,局部硬结率5.6%,疼痛率5.5%,发热率37.4%,这些反应率算高么?我再告诉你一组数据,比较一下就知道了。科兴的安慰剂组(5033人),局部红斑率6.7%,局部硬结率5.9%,疼痛率5.3%,发热率35.1%。这个安慰剂,就是其他成分和疫苗一模一样,只是少了疫苗特征成分。疫苗组和安慰剂组的数据差不多,说明疫苗特征成分并没有增加不良反应概率(当然,如果再设一个注射用水组做对比,结果会更有说服力)。中研公司的手足口疫苗,在若干不良反应率上,疫苗组高于安慰剂组,但也只是略高一点,在我看来完全可以接受。
有些网友认为,接种手足口疫苗是把孩子当小白鼠。这种说法暗示疫苗存在安全性问题,很吸引人的眼球。但这种说法本质上是阴谋论,貌似高深,实则幼稚,毫无逻辑可言。接种正式上市的疫苗如果要算小白鼠,那么使用其他正式上市的药品算不算小白鼠呢?有这种思维的网友,我相信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可能性很大,这样的网友应该去申请达尔文奖。
科兴和武生的手足口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3岁儿童,中研的接种对象是6月龄~5岁,这两个接种对象差异不大,我相信绝大多数孩子都会在2岁前完成接种。手足口疫苗也可以和其他疫苗同时接种,或任意间隔接种。
总结一下:
1、年龄越小,手足口病发病率越高,重症或死亡的可能性越大。越早接种,疫苗的预防价值越大。
2、尽管现有的疫苗只能预防30%~40%的手足口病,但仍值得接种。
3、手足口疫苗和儿童接种的其他疫苗一样安全。
4、手足口疫苗需要接种2剂(6月龄起接种,间隔1个月),总价400~600元左右。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中医针灸科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中医儿科
主任医师
广州市儿童医院 内科
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儿科
主任医师
深圳市儿童医院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