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宝宝尿床后,很多妈妈都会责怪宝宝。可是责怪宝宝是不但不会让宝宝从此不尿床,还会增加宝宝的心理负担。
尿床后,妈妈不该做的事
1、责骂
当宝宝尿床后,千万不要责骂他们。除了给宝宝增加心理负担外,责骂对帮助减少尿床毫无用处。要知道,尿床这件事,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无可避免的。这是成长中的个必然,不会因为你的责骂而省略。
2、过早排尿训练
有些妈妈为了让宝宝形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在宝宝才几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刻意地进行排尿训练了。但这么小的宝宝对认知和语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复杂的排尿训练,刻意而为反而会让宝宝因为排尿紊乱而尿床。
3、让宝宝长时间坐便盆
有些粗心的妈妈晚上把宝宝唤醒后,让宝宝坐在便盆上,边玩边撒尿。其实有时宝宝只是坐在便盆上玩,并没有用心尿尿,这样做就不容易让宝宝把排尿与坐便盆联系起来,形成条件反射。
4、刻意起夜
有些妈妈担心宝宝尿床,就会在夜里反复叫醒宝宝,让他排尿。但这样做,常使得宝宝的膀胱不能得到充分扩张,很难产生明显的尿意。宝宝不想尿,你偏要叫他尿,这是多么让他感到厌烦的事啊!而不管宝宝的哭闹、挣扎,一定要他尿完了才能离开便盆,这反而会让他对尿尿这件事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
宝宝尿床怎么办?
1、睡觉前一定要让孩子上厕所,睡前一个小时尽量不要吃水果或喝太多的水。
2、每隔一段时间(根据自己孩子排泄的周期)叫醒孩子上厕所,一定要叫醒,让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正确的地方上厕所,而不是迷迷糊糊在床上。
3、要求家长为患儿设置日程表,以便每天进行记录(可使用日历)。当尿床时,努力寻找可以导致尿床的因素,并记录在日程表上,如未按时睡眠,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激动,傍晚液体摄入量太多等。当患儿无尿床时,便把1颗星画在日程表上,并予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
4、膀胱功能锻炼:督促患儿白天多饮水,尽量延长两次排尿间隔时间,促使尿量增多,使膀胱容量逐渐增大,鼓励患儿在排尿中间中断排尿,数1至10,然后再把尿排尽,以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5、有条件的家庭,尽可能在临睡前给宝宝洗个澡,这样能减少尿床的产生。实在不行,洗个热水脚也可起到相应的效果。
6、宝宝的被褥要干净、暖和,尿湿之后及时更换,潮湿的被褥会使宝宝更易尿床。
注意:
妈妈在夜间让宝宝起来尿尿时,一定要彻底叫醒宝宝,让他在头脑清醒的状态下排尿。有些妈妈怕影响宝宝睡眠或着凉,常常让宝宝在朦胧中平卧排尿,这种方法可起不到帮助宝宝建立正常排尿反射的目的。久而久之,宝宝在睡眠中,如外生殖器受到触动或做梦都可以引起排尿,反而增加了尿床的次数。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医医院 儿科
主任医师
深圳市儿童医院 中医科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消化科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中医儿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重庆荣昌县荣联路59号
二级 专科医院 民营
杭州市学士路3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龙井市龙井街73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佛坪县黄家湾
三级 中医医院 公立
郑州市中牟县青年西路122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西昌路2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