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来自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5月17日称,他们绕过常规途径开发出了一种新型艾滋病疫苗,并成功使猕猴对一种与艾滋病病毒极为相似的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产生了免疫。该成果为人类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带来了新希望。相关研究当日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网络版上。
负责该研究的美国费城儿童医院首席科学家菲利普·约翰逊博士称,过去研制艾滋病疫苗的尝试大多集中于使用一种物质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使其产生抗体,以期消灭病毒,防止感染。然而临床试验的结果并不乐观,正如人体自身不能产生有效反应来防止艾滋病感染一样,艾滋病疫苗也无法引起保护性免疫反应。
菲利普·约翰逊博士和他的研究伙伴、俄亥俄全美儿童医院的病毒学家里德·克拉克博士经过十余年的摸索,采取了跨越式战略,绕过了先前研究所关注的天然免疫系统反应,另辟蹊径,采用基因转移技术,达到防止感染艾滋病的目的。
该研究分为两个过程:在第一阶段,研究人员首先创建一种被称之为附着性免疫蛋白(immunoadhesins)的类抗体蛋白,这种蛋白将起到绑定SIV并阻断其感染健康细胞的作用。在证实其能够有效防止SIV感染后,研究人员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其置入另一种中转病毒。他们选取了一种被称为腺群病毒(AAV)的病毒作为携带该类抗体蛋白的中转病毒,因为它能有效地插入DNA中,也容易进入猕猴细胞和人体细胞。
在第二阶段,研究人员将携带类抗体蛋白的腺群病毒注射入猕猴肌肉,这样植入的基因就会制造出附着性免疫蛋白,进入到血液循环系统。1个月后,再对接受过免疫的猕猴注入能导致猕猴艾滋病的SIV病毒。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接受过疫苗注射的猕猴都对SIV感染产生了免疫,所有猕猴均未出现艾滋病症状。实验一年后,在接受过免疫的猕猴血液中还存有较高浓度的类SIV抗体。而对照组中,未进行免疫的猕猴则均被SIV感染,且三分之二死于艾滋病并发症。
约翰逊博士指出,这种方法还可用于疟疾等传染病的防治。而要想使该方法成为防止人类艾滋病蔓延的有效措施,还需对抗HIV分子,包括人类单克隆抗体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关注艾滋病 关爱生命>>>39健康网艾滋病频道
(实习编辑:吴春丽)
主任医师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皮肤性病科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院 皮肤性病科
主任医师
北京华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皮肤性病科
主任医师
成都川蜀血管病医院 静脉曲张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卫国路75号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群贤路138号(广东省疾控中心旁,地铁3号线大石站D出口东侧500米)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湖南省郴州宜章县城关镇文明北路温家坳1号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河区工业北路157号
三级 专科医院 特色医院
合肥市新站区东方大道与文忠路交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