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肠黏膜是艾滋病病毒“避难所”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人员29日说,艾滋病病毒可以在人体肠内的黏膜组织中藏匿以躲过药物治疗。这一发现将可能使艾滋病疗法发生革命性变化。

  研究人员发表新闻公报说,艾滋病患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后,即使血样检验表明治疗有效,但实际上艾滋病病毒仍能够在人体肠内的黏膜组织中藏匿,继续复制并抑制免疫系统发挥作用。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萨蒂亚·丹德卡尔教授说,这表明现有的艾滋病疗法虽然在减少病毒数、增加血液中T细胞数量方面大有效果,但没有能力对付肠黏膜中的艾滋病病毒。

  丹德卡尔说:“感染者与病毒之间的真正战斗发生在肠组织内部,从感染病毒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与肠有关的淋巴组织占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70%,恢复它们的功能对清除艾滋病病毒至关重要,丹德卡尔因此建议医学界集中精力改善针对肠黏膜内艾滋病病毒的治疗。

  研究人员还建议说,那些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应该同时接受肠组织切片检查,以使用抗炎药物等及早恢复肠免疫功能。这项为期3年的研究结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病毒学杂志》上。

  推荐阅读>>>艾滋病早治疗能多活30年以上

 肠黏膜艾滋病毒“避难所”关注艾滋病 关爱生命>>>39健康网艾滋病频道

(实习编辑:吴春丽)

63
2009-07-09 07:58:00浏览235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