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变身DNA藏匿艾滋真相

  1983年,科学家研究证实HIV是导致艾滋病的元凶,这一发现让许多人感到兴奋。美国卫生部秘书MargaretHeckler曾乐观地宣称,我们已经分离出艾滋病病毒(HIV),希望HIV疫苗在两年内投入生产。但时至今日,没有任何疫苗能遏制HIV的肆虐。与研发艾滋病疫苗的屡战屡败相比,针对HIV的药物治疗却已取得巨大成功。

  1996年,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华裔科学家何大一发明“鸡尾酒疗法”,把多种强效抗病毒药物巧妙搭配起来对抗HIV。这非常有效抑制了病毒复制,通常能使血浆中的病毒数量降低到检测不到的水平,大大延长了感染者的生命,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已有超过25种药物获准上市。遗憾的是,目前的治疗方法还不能真正治愈艾滋病。“鸡尾酒疗法”虽然能够使病毒抑制到仪器也难以检测到的程度,但这种狡猾的病毒并未被彻底消灭,它们潜伏在人体内各个隐蔽之处,不仅巧妙地躲过了免疫系统的追杀,就连强效抗病毒药物也对它们束手无策。

  HIV藏匿的储藏库到底在哪儿?

  HIV以基因的形式潜藏在细胞内部人类基因组内。它们进入人体后,首先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在对抗大多数病毒感染的过程中,绝大部分辅助性T细胞在不需要时自动死亡,而其中一小部分可长期存活下来,形成具有记忆性功能的T细胞。当病毒再次感染时,这群细胞能增殖并迅速动员起来,产生绝大部分病毒。大部分被感染的记忆性T细胞因病毒或免疫系统的攻击而死亡,有一些会回到休眠状态。此时,HIV仅以病毒DNA的形式低调地潜藏在细胞的基因组中。这种病毒DNA不被复制,也不产生病毒蛋白。所以,抗HIV药物对HIV藏身的细胞不起作用,免疫系统也对它们视而不见。然而,当这些细胞被激活时,隐藏的病毒便重新开始复制。人类抗艾难以取得终极胜利,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有这样一群特殊细胞存在。

  研究人员也意识到,在治疗效果很好、血液中检测不到病毒的情况下,一些辅助性T细胞和其他细胞似乎也在以极低的水平产生新的病毒。而现有的方法还检测不到这些活动。最近研究人员发现,受HIV感染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可能也发挥了作用,药物治疗也许并不能完全阻止病毒在这些细胞中复制。这样的复制水平足以感染临近的T淋巴细胞,使休眠期记忆性T细胞中的病毒潜藏库不断得到扩充。

  推荐阅读:艾滋病发展速率与DNA有关

  因此,我们不得不想办法把艾滋病病毒从它们的一切藏身之地赶出来。这个目标虽然遥远,但并非不能达到。这种难缠的病魔或许会在人类耐心、执着和无与伦比的智慧面前屈服。

 变身DNA藏匿艾滋真相关注艾滋病 关爱生命>>>39健康网艾滋病频道

(责任编辑:潘东波)

2009-02-24 06:46:00浏览9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艾滋病晚期无力、长期卧床怎么回事,怎么办
艾滋病晚期患者身体无力、长期卧床,多考虑是营养不良引起的,也可能是合并细菌感染、贫血、肺结核、肿瘤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 1.营养不良:艾滋病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如果患者不注意饮食健康,可能会出现身体乏力、体重减轻等症状。患者可以适当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等,也可以遵医嘱使用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2.合并细菌感染:如果艾滋病晚期患者不注意个人卫生,可能会导致身体受到细菌入侵诱发炎症反应,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进行改善,还要注意多加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贫血:由于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造血功能障碍,出现贫血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硫酸亚铁片、琥珀酸亚铁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合理膳食,适当吃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猪肝、菠菜等。 4.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艾滋病晚期患者免疫力低下,更容易感染肺结核。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午后发热、盗汗、疲乏无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福平胶囊、异烟肼片等药物进行抗结核治疗。 5.肿瘤:如果艾滋病晚期患者存在恶性肿瘤,在疾病进展期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手术切除病灶的方式进行治疗。必要时,还可以通过放疗、化疗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皮肤出现蚁走感是艾滋病吗
皮肤出现蚁走感可能是艾滋病,也可能是由于皮肤过敏、带状疱疹、皮炎、周围神经炎等原因引起的。 1、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于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亦称艾滋病毒,而引发的全身性疾病。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艾滋病急性期可出现皮疹、发热、全身不适、关节疼痛等症状,也可表现为皮肤出现蚁走感。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拉米夫定、阿巴卡韦等药物进行治疗。 2、皮肤过敏 皮肤过敏是指过敏原通过皮肤或黏膜接触、吸入、进食等途径进入机体后,导致异常免疫反应,引发皮肤系列症状的一种疾病。患者可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皮肤出现蚁走感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药物进行治疗。 3、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主要表现是出现成簇水疱,伴有神经疼痛,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皮肤出现蚁走感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药物进行治疗。 4、皮炎 皮炎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皮肤的炎症,病变一般局限于皮肤的表面,有时也会累及皮肤的深层。皮炎的症状一般有皮肤发红、肿胀、瘙痒、疼痛等,也可出现皮肤蚁走感的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莫匹罗星等药物进行治疗。 5、周围神经炎 周围神经炎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导致的周围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损害,病变一般局限于周围神经的末梢部分,也会累及神经的髓鞘、轴索等。周围神经炎的症状一般有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也可出现皮肤蚁走感的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营养神经类药物进行治疗,如维生素B1、维生素B6等。 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医,明确疾病,对症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皮肤的卫生,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护用品。同时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以免加重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