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1981年春天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家医院收治了一名咳嗽患者,症状非常严重,伴有显著的气急、胸闷、呼吸困难,同时病人咽喉部有严重的霉菌感染。经过多方面的检查,结果难以确诊,对症治疗所用的药物也均无效果,最后,这个病人以死亡而告终。相继又有4个人以同样的症状来这家医院诊治,结果同样被死神夺去了生命。
面对这种从未见过的怪病,诊治医生对每一个病例进行了仔细研究,发现这5个人都是同性恋者,结合检查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卡氏肺囊虫肺炎。同年7月,当地医院又发现有26例同性恋患者被确诊为卡波氏肉瘤。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根据新的病例不断上升情况,开展了进一步调查研究,一年后终于发现这些病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细胞免疫缺陷,于是,在1982年9月,这种特殊的疾病被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定名为“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致死的传染性疾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这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侵入和破坏这些细胞,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艾滋病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因此,艾滋病本身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无法抵抗其他疾病的状态或综合症。人不会死于艾滋病,而是会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其他疾病。
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6—8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人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在此期间,这些病毒感染者同样具有传染性。
根据艾滋病的发病机理进行治疗,除了针对机会性感染的治疗外,一个重要的治疗措施就是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尽管这种治疗尚不能彻底杀灭病毒,但它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保存和恢复免疫功能,降低病死率和HIV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但由于长期用药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治疗依从性差,以及病毒耐药性和经济负担等原因,抗病毒治疗并非越早开始越好,需在确定其利大于弊的前提下选择治疗时机。
近年来,国内外开始关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大多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认为其病因为“瘟疫”、“伏邪”,用清热解毒类中药,试图从此类药物中筛选出具有抗HIV作用的单味或复方中草药;二是认为其病因为“虚劳”,用补益类中药,包括益气养血、补肾温阳等,认为此类中药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以上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目前,我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已经扩大到了19个省(区、市),包括河南、河北、安徽、湖北、广东、北京、江西、湖南、广西、云南、陕西、吉林、黑龙江、四川、重庆、甘肃和新疆等,为近万名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提供了免费中医药治疗。
大量临床数据分析结果提示:中药对改善艾滋病的症状体征如乏力、腹泻、发热、咳嗽、皮疹等疗效确切,其中以改善乏力、增加体重最为突出;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机会性感染的频率,如常见机会性感染如感冒、发热、腹泻、粘膜溃疡等的发生频率明显减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HAART引起的部分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此外,通过这几年的观察,发现患者CD4淋巴细胞变化呈稳定和逐渐上升的态势,部分病例通过长期观察对病毒载量有一定稳定和降低作用。实践表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可以提高其生存质量,延缓病情的进展速度,延长生存期。未来,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新途径。
(实习编辑:吴春丽)
主治医师
郑州市二七医院皮肤科 HPV
主治医师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副主任医师
陕西省中医医院 皮肤性病科
主任医师
北京华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皮肤性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