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自从1981年美国报告发现了艾滋病之后,引起了医学界的普遍关注,科学家们断定,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危险的、而且在晚期很难控制的新的传染病。那么,这种病是由什么引起的呢?科学家们开始致力于寻找这种病的病原体的工作。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首先从一名患有淋巴腺病综合症的男性同性恋者的淋巴结中发现了这种病毒,并称为淋巴腺病相关病毒。第二年(1984年)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报告,也从艾滋病病人身上分离出这种病毒,命名为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Ⅲ。同年,美国加州大学肿瘤研究所科研人员也从艾滋病病人身上分离出这种病毒,称为艾滋病相关病毒。
198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这种病毒统一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为HIV)。与科学家探索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花费的长时间相比,那么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就找到了引起严重混乱的艾滋病的病原体,乃是令人惊异的。
就在艾滋病病毒被正式命名的同一年,在非洲又发现了第二种艾滋病病毒,专家们认为该病毒是以前发现的艾滋病病毒(HIV)的变种,将其称为HIV-2,而把先发现的HIV称作HIV-1,以兹区别。HIV-2的出现,使已经令人生畏的艾滋病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了。
委内瑞拉的一位医生认为,艾滋病并非病毒所致。这位叫卢卡的医生以“获得性免疫缺陷循环”为题,发表了一篇报告。卢卡医生断言,艾滋病不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而是由感染、免疫系统衰弱和营养不良等多种因素造成的。他在对全世界5000个艾滋病病例和数百份有关科学报告进行了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对艾滋病将大肆扩散的担心是没有根据的。”卢卡还指出,在对染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进行培养并在动物身上进行多次试验,亦没有证据表明,HIV的传播导致了艾滋病的出现。因此,他认为艾滋病不具有其它性传播疾病的传染规律。他指出:一旦出现多次感染的循环,这种循环会由于整个免疫系统的营养不良而恶化,临床症状就会复杂化,甚至会使机体抵抗不住一系列趁虚而入的疾病。据此,他认为,通过“增加营养和隔离感染源”的疗法,可以消除获得性免疫缺陷的恶性循环而使患者逐步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艾滋病的感染病因目前还有争议,仍属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严竣课题之一。
(实习编辑:吴春丽)
主任医师
世纪坛医院 皮肤性病科
副主任医师
苏州肤康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皮肤性病科
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性病科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皮肤性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