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常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艾滋病 > 艾滋常识

在唾液中提取抗艾蛋白

举报/反馈
2010-01-04 07:29:0039健康网社区

  说起艾滋病,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死亡。的确,目前世上没有哪种药能够根治这种疾病,不过,如果告诉你将来可通过药物预防这种病,你相信吗?记者近日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吴稚伟教授课题组在抗艾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从具有抗HIV感染活性蛋白中初步确定了16个氨基酸的区域和抑制艾滋病毒的感染有关。吴教授透露,预防艾滋病的药物有望3年后进入临床。

  艾滋病人血清作实验试剂

  走进吴稚伟教授的实验室,两位年轻的博士生身着白大褂,戴着橡胶手套,正在分装从全国几大合作医院运回的血清样本及其他实验材料。

  “这些都是艾滋病人的血清?”听到记者问,博士生楚鹰解释:“这些血清已经过灭活处理,病毒去掉了,只剩下抗体,没有危险。”他指着手边的试管说:“这里是40个艾滋病人的血清,他们身体内产生的抗体有的能抑制病毒的复制,有的却不能,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到能起强烈抑制作用的抗体,把它甄别出来。”

  口腔唾液中含有抗HIV蛋白

  吴稚伟的工作室就在实验室的里间,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种研究资料。谈起这项始于十几年前的研究,吴教授显得兴致勃勃。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病学分析发现艾滋病通过口腔唾液传播的几率是极低的,或者说基本没有。虽然研究人员可以在艾滋病人的唾液里检测到艾滋病毒的基因,但从那里分离出来的病毒却没办法去感染别的细胞。这个现象引出一个大胆猜想:口腔里一定含有一些抗艾滋病毒的成分!

  吴稚伟教授在美国纽约大学工作时,开始从事分离人体口腔下腭唾液的研究,经过对唾液成分的研究发现:唾液里含有若干种能抗HIV感染的活性蛋白,特别是一种称之为GP340的蛋白质,能清除口腔里的某些细菌,对保护牙齿有重要作用。

  “蛋白可以由几百个氨基酸组成,但一般来说不可能是整个蛋白都直接涉及阻止艾滋病毒的侵入,真正跟病毒相互作用阻止病毒侵入细胞的可能就那么七八个氨基酸。”吴稚伟教授到南京大学医学院后,带领课题组和纽约大学继续开展“锁定蛋白GP340特定部位”的合作研究,现在的研究就是寻找特定的功能单位。

  发现16个氨基酸起关键作用

  吴稚伟透露,去年初他们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将具有抗HIV感染的活性蛋白的特定功能单位缩小到原有蛋白的1/10区域,并在锁定的107个氨基酸中又发现其中的16个氨基酸有可能在抑制艾滋病毒感染方面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

  吴教授告诉记者,原来这种完整的蛋白由1600多个氨基酸组成,“缩小包围圈”到16个后,发现它们抗感染的活性没有原来的分子高。经研究分析,估计起作用的有可能是三维结构,而不是线性的多肽。目前,课题组还在继续确定这个区段涉及的“最少、必需的氨基酸数目”以及有可能的三维立体结构。“要想把它做成药物,每少1到2个氨基酸都会在成本上降低不少,同时在合成技术难度上也要低得多,即氨基酸数越少越容易合成。”

  据了解,吴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已在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了不少论文,获得了学术界专家的认可。这一药物何时才能进入临床?吴教授说,通过“分子模拟”技术低成本地合成出药物分子后,还需要做一系列临床前研究,确定它的毒性等一系列生化指标,并完成一系列我国FDA要求的标准化、质量保证和其他一系列规范化实验,争取3年内进入临床。

  世界上尚无艾滋预防药

  据了解,现在治疗艾滋病主要是“鸡尾酒疗法”,即通过几种不同的药物,把它们组合起来给病人服用。虽然治疗效果不错,但存在副作用大、抗药性和高成本等若干问题。此外,这些药物是针对病毒在体内繁殖的特点,在不同的阶段来干扰阻断病毒的生活周期,从而达到抑制病毒的复制,将体内病毒载量控制在最低水平。但这有一个前提:病毒一定要复制才能被阻止;如果病毒不复制,药物机理就没有办法实现。所以,现有的治疗手段无法清除病毒。

  吴稚伟课题组研制的新药则具有预防的功能,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种预防艾滋病的药物。谈及这一药物独特的预防机理,吴教授打了个形象的比方:“病毒有时就像变形金刚,和细胞相互作用的那部分可塑性比较强。所有的病毒要进入细胞就要在细胞上有一个受体,病毒上的膜蛋白与这一受体相互作用。但HIV病毒有个不同一般的特点:在细胞上光有一个受体CD4不够,还需要一个共受体。病毒颗粒和它的受体结合以后,病毒上的膜蛋白会发生一种结构上的变化,这种结构变化可以打开它原来隐藏的区域,使病毒与其共受体结合,完成侵入细胞的过程。GP340正是通过和那个打开的区域相结合,使HIV病毒无法和共受体结合、融合并进入细胞复制,从而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吴教授说,实际上和现有治疗性药物的根本差别是,这一药物的机理发挥作用的时间更靠前,从而起到预防效果。他透露,该研究成果正在申请专利。

 关注艾滋病 关爱生命>>>39健康网艾滋病频道

(实习编辑:吴春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